“高大上”的PET-CT,对肾癌是否有用?

PET-CT是近年来新型的疾病影像检查技术 , 它将PET与CT完美融为一体 。
“高大上”的PET-CT,对肾癌是否有用?
文章图片
由PET提供病灶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 , 而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 , 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 , 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 , 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体状况 , 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 。
“高大上”的PET-CT,对肾癌是否有用?
文章图片
PET-CT的出现是医学影像学的又一次革命 , 受到了医学界的公认和广泛关注 , 堪称“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 。
PET-CT是最高档PET扫描仪和先进螺旋CT设备功能的一体化完美融合 , 临床主要应用于肿瘤、脑和心脏等领域重大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
“高大上”的PET-CT,对肾癌是否有用?
文章图片
PET-CT是否可以检测肾癌?
恶性肿瘤在PET-CT影像图片上往往显示出肿瘤病灶区域的核素摄取浓聚现象 。 目前PET-CT中使用最多的核素是18F-FDG 。
“高大上”的PET-CT,对肾癌是否有用?】肾癌对18F-FDG的摄取量与肿瘤细胞生长的速度有关 , 生长快的肾癌细胞摄取高 , 生长缓慢的肾癌细胞摄取偏少 。
“高大上”的PET-CT,对肾癌是否有用?
文章图片
然而 , 使用18F-FDG核素的PET-CT显像对肾癌的检出灵敏度并不高 , 大约70% , 而且由于18F-FDG主要由泌尿系排泄 , 肾内可残留较多的放射性 , 对肾内肿瘤的诊断产生影响 , 判断结果时要仔细鉴别 。
肾癌的主要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梭状细胞癌等 , 多位于肾脏的两极 。 18F-FDG对肾癌的诊断敏感度为89% , 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100% 。 与其他肿瘤相比 , FDG-PET对原发肾脏肿瘤的诊断的确较为有限 。
PET-CT是否可以检测肾转移癌?
据统计15%至30%的肾癌可经淋巴结途径发生转移 。 左侧转移至肾蒂、主动脉和下腔静脉间淋巴结 。 右侧累及肾门附近、下腔静脉前淋巴结、主动脉和下腔静脉间淋巴结 。 部分还可向上蔓延到达颈部淋巴结 , 亦可直接通过膈肌淋巴结转移至肺 。
“高大上”的PET-CT,对肾癌是否有用?
文章图片
PET-CT是一个全身性检查 , 可全方位的扫描身体有无癌细胞 , 肾癌一旦通过淋巴结转移都能被及时发现 。
血行转移是肾癌转移的重要途径 , 癌细胞侵犯静脉 , 从毛细血管、肾内静脉至肾静脉 , 然后在静脉内形成瘤栓 , 继而引起广泛的血行转移 。
肾癌如果发生血行转移 , 静脉内的瘤栓摄取18F-FDG量就会很多 , 因而在显像上会呈现高密度影;如果未发生血行转移 , 自然显像上就不会有高密度影 。 利用PET-CT的这种特性 , 可及时了解肾癌血行转移的情况 。
“高大上”的PET-CT,对肾癌是否有用?
文章图片
总结一下 , 对于早期肾癌或局限于肾脏局部的恶性肿瘤 , PET-CT的应用价值往往有限 , 但是对于排查肾癌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 PET-CT则是一项非常方便、精确的影像学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