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大有可为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希望的田野”大有可为
文章图片
“希望的田野”大有可为
文章图片
□本报采访人员董鑫通讯员顾莲
八月的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许庄街道蔡庄村 , 银杏采叶园内 , 黄绿色的银杏叶迎风起舞;蜜梨园内 , 颗颗蜜梨压弯了枝头……
“值!”扎根10余年 , 看着村庄的变化 , 村党委书记蔡春感慨万千 。 2008年 , 蔡春担任蔡庄村党总支副书记 。 在这之前 , 他曾在村里任职过 , 后来在南京打拼一番后返乡创业 , 作为能人再次被推选到村里工作 。 2015年 , 他成了蔡庄村“当家人” 。
但这个“家”不好当 。 上任之初 , 蔡庄村是远近有名的穷村 ,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只有几万元 。 如何发展壮大“家底子” , 成了蔡春的头等大事 。
“乡村要发展 , 就要寻找发力点 , 首先产业要兴旺 。 ”蔡春说 , 蔡庄工业基础薄弱 , 只有深挖内生资源 , 才能“流金淌银” 。 土地整合是第一步 , 通过填埋废沟塘、调整边角地等 , 蔡庄村“化零为整、变废为宝” , 引入乡贤能人创办宏达蜜梨专业合作社、银杏采叶园 , 自办核桃牡丹园 , 不仅每年给村集体增收30万元 , 还带动了200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 平均每人每年增加1万元收入 。
“希望的田野”大有可为】近年来 ,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 , 蔡庄村也走上了农文旅融合之路 。 蔡春告诉采访人员 , 村里整合蜜梨园、银杏采叶园、蔡庄大院航模基地、房车营地等资源 , 串点成线 , 打造了“蔡庄特色观光圈” , 建起精品农业基地 , 与旅行社建立常态合作 , 每年前来观光的游客达10万人次 。 在这里 , 乡村变景区、风景变“钱”景 , 农民种植的花生、山芋等土特产成了抢手货 。 去年 , 蔡庄村集体经济收入近120万元 , 村民人均年收入约3.8万元 。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 为我们做好农村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 ”蔡春说 , 乡村要振兴 , 不仅产业要兴旺 , 还要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 如今 , 行走在蔡庄村 , 道路干净整洁 , 分类垃圾桶整齐摆放;家家户户门前小菜园内 , 各种时令蔬菜长势喜人;美德善行榜张贴上墙 , 身边好人成为村民争相学习的榜样 。 这些年 , 蔡庄村先后获评国家森林乡村、省特色田园乡村、省传统村落等 。
在蔡春看来 , 乡村之美 , 美在特色 。 作为一个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村落 , 蔡庄村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蔡襄后裔的居住地 , 文化底蕴深厚 , 乡土特色鲜明 , 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 “近年来 , 我们由党员牵头组建蔡庄孝义文化挖掘小组 , 多方走访蔡氏后人 , 广泛收集蔡庄孝义文化素材 , 邀请百姓名嘴讲好孝义故事 。 同时在吸收传统建筑元素的基础上 , 最大程度保留蔡家大院原有布局和内部景观 , 适度进行改扩建 。 ”蔡春说 , 村里每年都会开展四季人文传承活动 , 让文明乡风浸润村民心田 。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 , 农村大有可为 。 ”蔡春说 , 他愿一直扎根在这片希望的田野 , 亲手描绘这幅村美民富新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