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后人工关节供应紧张?陶瓷技术何以卡住全球巨头脖子

随着国家带量采购的深入进行 , 国内骨科行业迎来一轮大洗牌 。
骨科带量采购目前影响范围最大的就是人工关节带量采购 。 在全球骨科植入物市场中 , 关节市场是最大的细分市场 , 占比超过37% , 所谓骨科得关节者得天下 。 2020年全球关节置换市场规模达到171亿美元 。 根据标点信息 , 2019年我国关节类植入器械市场规模为86亿元 。
带量采购不仅改写了国内人工关节市场格局 , 也重塑了人工关节供应链 。
随着集采后的人工关节在全国落地 , 人工关节曾在一度出现了供应不及时、供货不稳定问题 , 从而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 。
人工关节出现供应不及时的多重原因中 , 一方面和疫情市场恢复相关;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带量采购后需求上涨的陶瓷人工关节核心部件陶瓷球头和内衬几乎由一家德国企业垄断 。
这家名为赛琅泰克(CeramTecGmbH)的企业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的先进陶瓷材料供应商 , 赛琅泰克是强生、施乐辉、史赛克、捷迈邦美、爱康医疗、春立医疗、威高骨科等在内的主流国内外关节厂商唯一的陶瓷材料供应商 。
可以说 , 赛琅泰克掌握了全球陶瓷人工髋关节的命脉 , 卡住了全球人工关节巨头的脖子 。 赛琅泰克也被喻为国内人工关节集采背后最大赢家!
陶瓷人工关节的供应如何影响国内人工关节的供应?为什么赛琅泰克能够掌握全球陶瓷关节产业的命脉?
量增价减后人工关节市场重塑 , 陶瓷关节成为最大赢家
人工关节为什么会出现供应不及时情况?
首先从需求来看 , 带量采购对于人工关节手术量增加的推动是明显的 。 根据IQVIA的数据 , 人工关节集采后 , 人工关节植入手术量增长了20% 。
一位骨科业内人士表示:“20%的增长估计是比较保守的 , 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一般一个省代理商手里保有50-60套手术工具 , 在带量采购后大家手里的手术工具都不够用 。 手术量快速增长 。 ”
手术量增长主要驱动力来自人工关节价格下降 。 高价曾一度限制国内有需求的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 过去一台人工关节手术的患者花费价格最高可达4-5万 , 随着带量采购将人工关节费用降低到千元级 , 更多基层患者能够负担起人工关节手术的费用 。
手术量的增长也展现了中国人工关节市场的潜力还未被充分挖掘 , 整体市场尚未被充分开发 。
在全球骨科市场分类中 , 关节市场占比为37% , 脊柱植入物占比为18% , 创伤植入物市场占比为14% 。 但与关节类植入物占据全球骨科植入器械市场最大市场份额不同 , 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细分市场最大类别为创伤类 , 主要是由于我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市场起步较晚 , 整体尚未开发成熟 。
近两年人工关节手术量在受到疫情影响的背景下手术量仍然突破了百万 , 整体市场增速超过20% , 未来五年预计手术量将超过两百万 , 整个市场的蛋糕还在越做越大 。
除了降价拉高需求外 , 人工关节供应不稳定的另一大原因是 , 带量采购改变了市场结构 , 带量采购增加了陶瓷髋关节在人工关节置换中的市场份额 , 陶瓷人工髋关节的用量至少增加20% 。
人工关节分为膝关节和髋关节 , 其中膝关节置换手术占到带量采购手术台数的43%左右 , 而髋关节置换手术占到57%左右 。 人工髋关节则是根据球头和髋臼杯的材质不同分为陶瓷-陶瓷、陶瓷-聚乙烯、合金-聚乙烯三类 。 而陶瓷-陶瓷、陶瓷-聚乙烯、合金-聚乙烯三类产品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力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上 。
集采后人工关节供应紧张?陶瓷技术何以卡住全球巨头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