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发布相关《答复》:涉国产器械政策

耗材带量采购、医疗设备招采过程中 , 政策端的扶持使进口替代升温 。 不过 , 解决卡脖子问题的良方 , 仍需在企业内部寻找 。
耗材集采 , 优先国产
9月1日 , 国家医保局公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8427号建议的答复》 , 其中谈到 , 耗材带量采购“支持同等质量但成本较低的国内优质企业在竞争中取胜” 。
国家医保局发布相关《答复》:涉国产器械政策
文章图片
《答复》指出 , 目前共开展六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 覆盖234种药品 , 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3% 。 同时 , 开展国家组织冠脉支架和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 , 冠脉支架平均降幅93% , 人工髋关节、膝关节平均降价82% 。 截至目前 , 集中带量采购累计节约费用约3000亿元 。
国家医保局发布相关《答复》:涉国产器械政策】国家组织医药集中带量采购 , 主要通过三方面挤出价格水分:
一是通过带量采购“确保使用” , 中选企业获得采购量承诺 , 不必再为药品进医院而公关 , 营销费用大幅度节约;二是“确保回款”显著缩短医疗机构结算药品货款的周期 , 减轻了中选企业资金成本;三是中选产品的市场销量迅速扩张 , 通过规模效应使得生产成本得到分摊 , 平均成本更低 。
通过以上机制 , 集中带量采购减少中间环节成本 , 打开降价空间 , 也切断了医药流通和使用环节的灰色利益链 , 构建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的直销模式 。
在国产医疗器械支持力度方面 , 国家医保局回应:带量采购坚持公开透明的市场机制 ,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 所有企业一视同仁 , 客观上支持同等质量但成本较低的国内优质企业在竞争中取胜 。
国家医保局发布相关《答复》:涉国产器械政策
文章图片
《答复》还指出 , 下一步 , 将继续做好医药集中带量采购改革 , 扩大药品和医用耗材覆盖范围 , 进一步挤出药耗虚高的价格水分 , 合理设置采购规则 , 促进企业公平竞争 , 为国内优质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
从目前已开展的两批国采中选结果来看 , 冠脉支架集采8个中选企业中有6个内资企业 , 人工关节集采44个中选企业中有30个内资企业 , 集采后国内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集采前有所提高 。
国产医疗设备 , 中标率提升
耗材带量采购火热 , 大型医疗设备集中招采也更进一步 。
9月1日 , 国家医保局转发一则地方医保要闻 。 据安徽省医保局最新消息 , 截至8月30日 , 安徽省公立医疗机构2021年度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已完成6大类9个项目39台产品开标评标工作 , 总采购金额约3.9亿元 。
大型医用设备集中招标采购一直是医药招采改革深水区 。 大型医用设备使用技术复杂、资金投入量大、运行成本高、对医疗费用影响大 。
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中心主任李育介绍 , 因涉及金额高 , 其招标采购历来是廉政建设的敏感地带 。 此外 , 部分医院在购买医疗设备时存在攀比心理 , 造成高配低能、变相浪费 。 一听说竞争对手新引进了某种高级设备 , 就盲目跟风购买 , 以此来标榜自己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
2020年以来 , 安徽省医保局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开展全省公立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 。 2020年度 , 安徽省设备采购总金额5.3亿元 , 与医院预算采购价相比 , 节约近2.6亿元 。 2021年度 , 安徽省设备采购总金额约3.9亿元 , 预计节约医疗机构设备采购资金约1.9亿元 , 节资率33% 。
目前 , 安徽省采取“三分一合”集中招标采购模式 , 即“产品分层、医院分级、项目分包、价采合一” 。 大型设备采购由流通企业投标改为生产企业直接投标 , 生产企业可以通过集中交易获得规模化订单 , 由“零售”转向“批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