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胃疼痛,服用诸热药无效,清代名医陈修园:这两味中药气顺痛除

心胃疼痛,服用诸热药无效,清代名医陈修园:这两味中药气顺痛除

文章图片

心胃疼痛,服用诸热药无效,清代名医陈修园:这两味中药气顺痛除

古代的中医 , 他们不仅对医理的研究颇为精湛 , 对本草的药理更是深奥 , 有一些中药的运用 , 如果单纯从现代人所学的中医学和中药学理论上看 , 可能根本看不出古方所蕴含的深刻奥秘 。 比如 , 百合这味中药 , 古今对它的功效认识 , 差异很大 。
百合这味中药 , 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 , 而那个时候对百合的功效描述是这样的 , “主邪气腹胀心痛 , 利大小便 , 补中益气” 。 但是《神农本草经》的这个记载 , 不仅与现代的中药学“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格格不入 , 而且与张仲景用百合治疗百合病的理念也关联不大 。 难道《神农本草经》记错了吗?实际上 , 并不是 。

对于百合的用法 , 的确古今各不相同 , 自《金匮要略》用百合治百合病之后 , 百合在安神领域的运用 , 被诸多本草学家收载 , 比如《药性论》中记载 , 百合“主百邪鬼魅” , 《日华子本草》指出 , 百合具有“安心 , 定胆 , 益志”等作用 , 可治疗“癫邪”“惊悸”等疾病 。 但是 , 对于百合在止痛方面的作用 , 虽然在《名医别录》《药性论》《开宝本草》中都有记载 , 但是后世医家却很少使用 。
然而 , 在清代 , 有一个十分著名的医学家 , 他叫陈修园 , 在《时方歌括》中 , 提到了一个百合汤 , 是用于治疗“心口痛”的一个方剂 。 全方药物组成十分简单 , 仅仅由“百合一两 , 乌药三钱”两味中药组成 , 用水二杯 , 煎去七分 , 温服 。


对于这个百合汤究竟从何而来 , 陈修园是这样说的 , “此方余从海坛得来 , 用之多验” 。 虽然这个百合汤不是陈修园原创 , 但是却被陈修园验证 , 并且写入《时方歌括》 , 之后也被选入《汤头歌诀续集》 。 那么这个方剂的原理是什么呢?陈修园对于百合汤的使用前提是这样说的 , “久痛原来郁气凝 , 若投辛热痛频增” , 也就是说 , 百合汤所治的心口疼痛 , 是由气郁所得 , 而且服用“温热之药”没有效果 , 因此重用甘寒的百合 , 与少量辛温的乌药 , 增强行气解郁的作用 。
对于治疗心胃疼痛 , 古人使用的方法 , 大多以“不通则痛”作为病机 , 因此采用疏通之法 , 往往能够药达病的 。 但是对于 , “通之之法” , 不能非要采用“泻下”的方式 , 诚如陈修园所说 , 调和气血 , 是通法;降逆、开结 , 是通法 , 补虚、温寒 , 也是通法 。 所以说 , 只要能够使“不通则痛”的问题得到完美解答的方法 , 都可以说成是通法 。


百合汤重用百合为君药 , 主要发挥行气解郁的作用 , 完美诠释《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胀心痛”的记载;以乌药为臣药 , 主要发挥行气止痛的作用 , 《日华子本草》指出 , 乌药“治一切气 , 除一切冷” 。 百合与乌药两味 , 一寒一热 , 辛甘合化 , 对于服用热药没有效果的心胃疼痛 , 可谓是方药中的 , 药证合拍 , 正确使用 , 必能屡用屡效 。
从《时方歌括》和《汤头歌诀续集》中得知 , 百合汤所治心胃疼痛 , 服用热药无效的原因在于 , 百合汤所治心胃疼痛的核心病机在于气郁 , 所以使用百合汤的意义在于 , 百合解郁止痛 , 乌药行气止痛 , 所以 , 看似两个毫不相干的中药 , 竟然却是“天作之合” , 毕竟 , 由于气郁引起的疼痛 , 气顺了 , 疼痛自然就消除了 。 只不过 , 百合甘寒 , 乌药辛温 , 因此 , 中病即止 , 不可久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