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健康,“养血”优先,从3个方面入手调理,建议收藏试试

中医看病的宗旨 , 无非“望闻问切” 。 简单来说 , 即主要通过症状 , 来判断患者可能存在的疾病 。 为此 , 中医将人体运转机理与生理症状 , 总结为“辩证” , 方便后世中医参考治疗 。
而在中医的“辩证”中 , 最典型也最基础的 , 即为“血气” 。 《黄帝内经·素问》中有所记载:“人之所有者 , 血与气耳” 。 也就是说 , 人类的主要组成 , 即为“血气”二字支撑 。 从血的状态观察身体健康 , 也更为全面 。
就好比俗话说过:“血枯易气竭 , 血浊易心梗 , 血瘀生百病” , 其实就是“以血看病”最直观的体现 。
身体健康,“养血”优先,从3个方面入手调理,建议收藏试试
文章图片
“血枯易气竭 , 血浊易心梗 , 血瘀生百病” , 究竟是什么意思?
我们不妨分别来进行剖析和理解:
①“血枯易气竭”
这句话最早的来源 , 于《甲乙经》卷十一第七中 , 歧伯曰:“病名曰血枯 , 则以如房中气竭肝伤 。 ”总结为“血枯易气竭” 。
简单来说 , 如果人身体里的血液不足 , 甚至是“枯竭”了 , 用于运转身体的“气”也会不足 , 从而导致身体越来越虚弱 , 产生疾病 。
这里的血枯 , 多数指的是现在贫血的情况 , 而“气竭” , 更类似于身体的代谢系统受到影响 。 身体血液不足 , 无法滋润五脏六腑 , 器官的工作效率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 从而增加疾病风险 。
保证身体足够的血气供应 , 是健康的基础和关键 。
身体健康,“养血”优先,从3个方面入手调理,建议收藏试试
文章图片
②“血浊易心梗”
顾名思义 , 就是血液如果变得浑浊 , 则心梗的可能性会变高 。
我们可以将血管比做成一个水管:
如果灌入干净的血液 , 血管内壁不会留下什么杂质 , 血管也会更健康;
但如果灌入浑浊的血液 , 其中掺杂各种脂肪和垃圾 , 在流进血管的过程中依附在血管壁上 , 久而久之就回去导致堵塞 , 从而诱发心梗 。
而导致血浊的原因 , 在《涩脉论》中有所说明:“或因忧郁 , 或因厚味 , 或因补剂” 。
简单来说 , 情绪 , 饮食油腻 , 以及营养补充过多 , 都有可能导致血液变得浑浊 。 想要预防心梗 , 尽量改掉这些错误的习惯 , 进一步降低疾病风险 。
身体健康,“养血”优先,从3个方面入手调理,建议收藏试试
文章图片
③“血瘀百病生”
其实“血瘀”的情况 , 和“血浊”有所类似:
血浊更多地表现出血液粘稠 , 杂质浑浊的状态 , 是心血管病的前兆;而血瘀则大多表现为淤积 , 血栓已经产生 , 并且威胁到身体健康 。
当出现血瘀的情况时 , 不仅血管会被堵塞 , 从而诱发心梗、冠心病等严重心血管疾病;且因为血液因为血管堵塞 , 无法及时传输到身体各个部位 , 例如心、肝、脾、肺、肾等 , 都有可能因为缺血而坏死 , 从而引发疾病 , 即为“百病生” 。
总而言之 , “血枯” , “血浊” , “血瘀”是三种血气异常症状的典型表现 。 血为健康的基本 , 想要让身体血气调理顺畅 , 也要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
身体健康,“养血”优先,从3个方面入手调理,建议收藏试试
文章图片
身体健康 , “养血”优先 , 从3个方面入手调理
“血枯”如何调理:
血枯和贫血的症状类似 , 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 , 头晕 , 头痛 , 免疫力低下的情况 , 更容易生病 。
如果长期有此类症的朋友 , 学会滋补生血很重要 。 比如通过食补的方式 , 例如猪肝 , 枸杞 , 羊肉等食物 , 都是补血养阳的不错选择 。 尤其是对于经期女性来说 , 更容易出现“血枯”的情况 , 平时注重补给 , 切勿为了减肥而忽略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