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发烧后变“怪异”,医生凭一幅画揪出病因

华声在线9月6日讯(文/视频全媒体采访人员李琪实习生孙昕通讯员杨文)来自湘西的罗浩是一位16岁阳光帅气的男孩 , 平时身体健康 。 不久前 , 读高中的他在学校感冒发烧了一次 , 精神行为突然变得异常起来 。
家人将他送到当地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 考虑可能是精神心理问题 , 转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住院治疗 。 入院后 , 医生再次为罗浩完善脑炎相关检查及化验 , 没有发现明显异常 。 入院后1周 , 罗浩在团体绘画治疗的作品 , 引起了绘画治疗师躯体疾病精神科肖剑英副主任医师的关注 。
少年发烧后变“怪异”,医生凭一幅画揪出病因
文章图片
与主管医师讨论后 , 肖剑考虑罗浩脑炎的可能性大 , 再次复查脑炎相关检查 , 确诊为抗NMDAR脑炎(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一种) 。 肖剑英介绍 , 自身免疫性脑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 早期的各项检查、化验指标都可能正常 , 有的患者甚至要做多次腰部穿刺才能确诊 。 三湘都市报采访人员今日从医院了解到 , 罗浩在明确诊断后 , 经过对症治疗 , 已经顺利出院 , 并重返回校园 。
究竟是怎样的一幅绘画作品 , 竟然成为诊疗过程的转折点呢?罗浩将画取名《高山、流水、落叶》 。
少年发烧后变“怪异”,医生凭一幅画揪出病因
文章图片
少年发烧后变“怪异”,医生凭一幅画揪出病因】罗浩介绍 , 黑色的是高山 , 蓝色的是流水 , 黄色的是落叶 。 整幅画的画风非常抽象 , 如果没有他自己的解释 , 常人完全看不出所画为何物 , 而且画中的线条多处不连续 , 停顿多 , 介绍内容贫乏 。 综合这些特征 , 不符合功能性精神障碍患者画作的表现 。 肖剑英医师指出 , 功能性精神心理类患者作品会有喻义 , 作者想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 , 会形似 , 即使作者没有绘画功底也会尽量让人能看懂 , 配上作者的介绍作品更会情感丰富、饱满 。
比如住院患者取名为《风景》的绘画作品 。 作者介绍 , 最上面的黑色部分是银河 , 虽然看起来是黑色 , 其实五彩斑斓 , 间有繁星落下 , 中间的是太阳和月亮 , 日月同辉也代表太极 , 最下面是喜马拉雅山脉 。 这幅画色彩丰富 , 饱满 , 整张纸没有留白 , 一气呵成 。
肖剑英介绍 , 绘画是一种投射技术,让人们把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价值观和愿望等 , 通过绘画作品表达出来 。 一些不能用言语表达的信息 , 通过绘画的方式往往能一目了然 。 人类的潜意识更容易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达 , 从而暴露出患者症状 , 益于诊断及治疗 。
团体绘画治疗是将有相同境遇和困扰的人群集中在一起进行绘画治疗 , 具有效率高、参与积极性好、治疗作品易于留存的特点 。 肖剑英医师介绍 , 绝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在入院后逆反情绪明显 , 不愿吐露心声 , 团体绘画治疗将绘画治疗和团体心理治疗的优势相融合 , 成功绕开患者的防御 , 不受年龄、语言、认知功能的限制 , 通过团体互动让团队成员了解这个世界上有人和他有同样的经历和病症 , 人为地创造了“普通性”这个团体心理治疗疗效因子 , 让患者能积极参加又能真实表达内心 , 治疗师及时发现问题和正确引导 , 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疾病和社会功能的恢复 。
(一审:黄娟二审:彭治国三审:张军)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