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乐坛的“月经呐喊”

作者|丁茜雯编辑|范志辉
华语乐坛的“月经呐喊”】近些年来 , 性别议题在互联网中的讨论愈加汹涌 。
在刚过去的整个9月 , 关于卫生巾、月经的话题 , 热度从未间断过 , 且必留争执不下的舆论痕迹 。 不可否认的是 , 当下对于女性月经羞耻的讨论仍旧存在 , 即便是放在互联网舆论场上 , 也有着将其模糊化处理的种种手段 。
华语乐坛的“月经呐喊”
文章图片
女性音乐人作为诉说主体 , 也市场将相关的议题带入到创作中 。 那么 , 华语乐坛又是如何谈论月经这一生理现象的?
有趣的是 , 华语乐坛似乎并不羞耻于谈论月经 , 但从上世纪到当下 , 也经历了不小的转折变化 。
早在上世纪90年代 , 伴随着香港经济腾飞 , 开放的文化环境下造就的文娱产业 , 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女性意识 。 像是港剧、港产电影 , 既带起了审美自由的女中性美风潮 , 也令聂宝言、武俏君等职业女性、独立女性的形象深入人心 。
而当时的香港乐坛 , 也同样深受影响 , 对于月经这略显私密的话题 , 也尚显不避讳 。 比如1999年 , 歌手彭羚在专辑《一枝花》中 , 便借由《我的美丽与哀愁》一曲 , 描绘女性在经期的辗转反侧 , 形容月经是伴随女性“从脆弱过渡坚强 , 怯懦走到开放” 。 这一时期写就女性自身的华语歌曲 , 也大多因守旧与开放的社会风气间的撕扯 , 在歌颂痛苦与快乐中自洽 。
华语乐坛的“月经呐喊”
文章图片
千禧年以后 , 随着两岸三地经济陆续发展 , 华语乐坛也在与全球市场的接轨中不断汲取新内容 。 流行文化与女性意识相伴出现 , 女性音乐人也开始在新兴的嘻哈、乐团等领域逐渐崛起 , 代表女性发声的路径也越来越多样 , 用词也更加大胆、口语化 。
2007年 , “自然卷”乐团主唱魏如萱以一首《女人经痛时》 , 将女性经期难以忍受的痛经现象 , 搞怪又犀利地摆在了大众面前 。 在这首歌中 , 更是直白写出“这种感觉虽然不像拉屎 , 却要让女生们痛得要死” , 她还在MV中痛苦地蹲坐在马桶上 , “控诉”着惨绝人寰的痛经过程 。 这也引发不少女性乐迷共鸣 , 至今仍旧拥有极高播放量 , 成为女性经期发泄情绪的专属歌曲 。
华语乐坛的“月经呐喊”
文章图片
相比于赤裸裸的“控诉”疼痛 , 女Rapper呆宝静在2010年发布的《大姨妈》中更细致地唱出了为难之处 。 她以自身经历 , 将月经期间的“血流成河”、身体发胀酸软、怎样都难受的情况具像化 , 歌词“不停上洗手间”、“床单血染”、“倒在沙发上休息还担心漏出两滴”等颇具自嘲与无奈的情感共鸣 。
可以说 , 直到2010年代 , 月经歌曲大多还是充斥着“诉说”负面情绪的内容 。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 几乎所有相关的歌曲中 , 均不约而同地提起与“月经贫困”相关的卫生巾价格问题 , 像是《我的美丽与哀愁》中“价格上涨”的哀愁 , 《大姨妈》中“卫生巾价格不停上涨” 。
华语乐坛的“月经呐喊”
文章图片
此外 , 关于两性之间无法感同身受的经期矛盾对立 , 也是充斥在千禧年后出现的相关歌曲中 。 像是2002年 , 草莓救星乐队通过《自在》以“月经自由”的话题 , 唱出经期的不自由和失去对身体自主权的愤怒 , 也吐槽“这种感觉你们男人怎么会明白” 。 而魏如萱《女人经痛时》中“女生真痛苦 , 男生最可恶”的这句歌词 , 如今仍然充满争议 。
2010年代以后 , 随着商业广告介入 , 月经主题的歌曲也走向了活波、可爱的轻松氛围 , 也因女性用品广告成为了美化月经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