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猝死,这次不做背锅侠

运动在多数现代人看来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活动 , 它可以增进人的体能 , 促进健康 , 包括降低高血压 , 减少卒中风险 。
不过近期发生的一些事 , 让人不禁生疑 , 运动性猝死为什么就多起来了?我们对待运动的方式需要转变吗?
2022年10月7日深夜 , 华为内部社区"心声社区"发布讣告称:华为现任公司监事会副主席丁耘因突发疾病 , 在10月7日凌晨不幸去世 , 享年53岁 。 有消息称 , 丁耘是在跑步28公里后 , 因为心脏问题"没有再醒过来" 。 丁耘先生 , 1969年出生 , 无疾病史 , 一个资深的长跑爱好者 , 工作之外的大量业余时间放在了跑步上 。 此次猝死原因可以归为:心脏疾病、剧烈运动 。
2022年6月14日凌晨 , 旷视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博士突发疾病而猝死 。 孙剑平时爱运动 , 比如喜欢骑车 。 孙剑14日凌晨去世 , 实际上是在前一天(13日)晚还进行了夜跑运动 , 运动时没事 , 可回家后突然倒地 , 之后送到医院 , 未能抢救回来 。 猝死原因是惊人的一致 , 可以归为:心脏疾病、剧烈运动 。
运动性猝死,这次不做背锅侠
文章图片
华为现任公司监事会副主席丁耘先生
一、运动是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吗?
当这样的不幸发生后 , 马拉松运动 , 再一次被妖魔化为一种“极限性的”、“非常危险的”、“不适合大众参与的”“不必要的”运动 。 社会上出现一种声音 , 运动有害于健康 , “普通人不适合长跑” , “马拉松就是跑完嘎嘣死的” , 其依据是:人的寿命与心跳次数有关 , 运动过多就是过多地消耗心跳次数 , 会减少寿命;运动会使心脏寿命缩短;运动会加重膝盖关节的损害;运动不当会导致运动性猝死 。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 这需要我们从运动性猝死谈起 。
运动性猝死到底是什么?
运动性猝死是一个看似离我们很远 , 实际上离我们很近的话题 。 运动性猝死是指因为过量的运动导致死亡 , 对运动性猝死的定义是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 , 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 。
丁耘先生是2022年10月6日早晨跑步(28KM) , 集合跑步时天还没亮 , 晚上又参加了酒会 , 于2022年10月7日深夜死亡 , 死亡原因其实是一个谜;而孙剑博士则是劳累一天后 , 晚上进行夜跑 , 运动时没事 , 可回家后突然倒地 , 之后急送医院未治死亡 。 从这里可以看出区别:丁耘先生不是运动性猝死 , 而孙剑博士是运动性猝死 。
运动性猝死 , 其实并不多见 。
国外各项赛事的汇总研究资料显示 , 运动性心脏猝死的发生率大约为每10万人发生0.31到2.1次 。 相反 , 和运动无关的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大约为每10万人43到55次 。 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病例高达50余万例 , 主要是心肌功能弱、高血压、心脏病等因素 , 其中运动猝死比例极低 。 但我们依旧不能忽视运动性猝死的发生 , 运动本为健康 , 结局却是健康的反面 , 令人不能接受 。 运动性猝死的前三位原因依次是:心源性猝死、脑部创伤和热休克;其中因心源性疾病导致死亡的病例占比可达90% 。 孙剑博士的运动性猝死 , 可以归因为心源性猝死 。
运动性猝死的确是一个怪兽 。
隐藏在我们周围 , 在我们不当心时会跑出来 , 不过依旧有些蛛丝马迹可以追查 。 一般而言:
§遗传性和先天性结构性心脏病者的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显著增加;
§大于35岁的运动员中 , 冠状动脉病变(动脉粥样硬化)者的风险显著增加;
§没有系统训练的运动员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