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叙州:夯实增收根基赋能乡村振兴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宜宾叙州:夯实增收根基赋能乡村振兴
文章图片
宜宾叙州:夯实增收根基赋能乡村振兴】成熟的稻谷 。 叙州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产业兴旺是重点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宜宾市叙州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 , 持续抓好农业产业发展 , 赋能乡村振兴 ,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呈现出产业发展活力焕发、乡村振兴动力十足的生动局面 。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打造知名农特产品
“我们这是仓库重地 , 消防安全一定要注意 。 ”在宜宾冠英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仓库 , 该公司总经理谢春燕正在检查稻谷的质量和仓储安全 。 在经过生产、包装、物流运输等多道工序后 , “冠英大米”将以全新的姿态奔向市场 。
“冠英大米”由于其有机、无污染的特质 , 被市民们誉为“绿色稻谷” , 备受推崇 。 而在10年前 , “冠英大米”却鲜为人知 。
“我们刚来的时候 , 只有主路是硬化过的 , 其他路全是机耕道 , 只能靠步行 。 农田比较分散 , 种的品种也比较杂 , 当时冠英米销售价格只有二块五一斤 , 在市场上销路不好 , 农民都拿来喂鸡喂鸭 。 ”谢春燕回忆道 。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 , 叙州区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 并指导企业围绕优质米产业 , 实行现代规模化经营 , 推动优质米产业化发展 。 截至2022年 , 冠英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流转经营示范种植有机水稻1000亩、有机高粱500亩 , 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 , 以就地务工、订单收购、二次返利等帮扶方式 , 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基地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
赵场街道民兴村村民龚泽金高兴地说:“我们的土地流转给公司 , 每亩流转费有500多元 , 务工费有1300多元 。 然后公司每年还免费拿种子、肥料给我们 。 ”
“我们园区的道路全部硬化后交通非常方便 , 田块还进行了高标准农田整治 , 提高了综合生产能力 。 通过品牌建设和宣传 , 农民的大米能够卖三块五一斤 , 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 ”谢春燕说 。 据了解 , 近8年来 , 宜宾冠英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带动414户流转土地农户和稳定务工人员增收近900万元 。 2021年 , 带动基地周边6个村组1452户农户种植优质水稻、酿酒专用水稻、高粱和玉米共计8000余亩 , 农户户均纯收益平均提高近1500元 , 年助农增收200多万元 。
除了“冠英大米” , 叙州区近年来还培育了“银黄花生”“宜宾油樟”“合什手工面”“天宫山茶”等知名农特产品品牌 , 鼓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化 , 提高了农民第二产业经营性收入 。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疏果的同时 , 可以把挂果的枝条修剪一下 。 ”在少峨山的水牛岩橘香园果园基地里 , 果树郁郁葱葱 , 宜宾东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法人徐东正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坏果清理 。 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 , 徐东把昔日的一块荒地 , 变成了如今生机盎然的果园 。
“我就是少峨山本地人 , 2016年看到这一片荒地 , 就流转来种植耙耙柑 。 耙耙柑的经济效益还是比较好 , 果园面积也从当时的175亩发展到了目前的245亩 , 果树有15000根左右 。 ”徐东说 。
徐东在自己增收致富的同时 , 还带领其他村民共同发展 , 成为了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
村民龚明芬说:“我家就住在附近 , 现在在果园上班 , 既能挣钱 , 又能够照顾家里 。 ”
徐东只是叙州区千千万万“新农人”的一个缩影 。 近年来 , 叙州区高质量发展油料、茶叶、水果、蔬菜、蚕桑等特色产业 , 全力构建“1+7”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 截至目前 , 全区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达144户 , “少峨山农旅融合示范园”“大塔晚熟荔枝园”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农旅融合示范园区不断成型;以“果子礼”为代表的农产品电商业务不断增加 , 引领全区农民三产经营性收入不断攀升 。 截至2019年底 , 全区累计实现5.3万贫困人口脱贫、57个贫困村达标退出 , 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 。 2021年 , 叙州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726元 , 比2012年增加了12748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