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红了,道路通了——山东临朐县山村振兴记

本文转自:新华网
秋收时节 , 在山东临朐县五井镇群山中 , 山坡上下成片的牛心柿树上 , 橙黄的柿子缀在枝叶间 , 隐士村的村民们正在采摘牛心柿 。
柿子红了,道路通了——山东临朐县山村振兴记】“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 我们正在抓紧农时摘柿子 。 ”村民赵万法是临朐县万法柿子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 他们的合作社管理着800多棵柿子树 , 每年还会在村里收购、加工、销售超200吨的柿子 。 他说:“每到收获季 , 省内外的客户云集 , 走进晾晒棚 , 看货、谈价、装车 , 好不热闹 。 ”
柿子红了,道路通了——山东临朐县山村振兴记
文章图片
山东临朐县隐士村村民收获牛心柿 。 (受访者供图)
然而 , 隐士村的牛心柿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不为市场所知 。 原村支书史学堂告诉采访人员 , 他们村三面环山 , 下辖的10个自然村坐落在7公里多的山峪里 。 “曾经 , 偏居深山对村民来说 , 意味着闭塞、落后、贫穷 。 ”
柿子红了,道路通了——山东临朐县山村振兴记
文章图片
俯瞰山东临朐县隐士村 。 (受访者供图)
山区要发展 , 道路必须通 。 据村里老人们回忆 , 以前进出村只有一条羊肠小道 , 运货全靠肩挑人抬 , 外出赶集也得起早贪黑 。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 , 进村路修了5次 , 沙土路变水泥路再变柏油路 , 终于从最初只能推车到能进三轮车 , 再到2014年货车也可以畅通 。
道路一通人气旺 ,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 , 隐士村找到发展新路:发挥生态优势 , 发展乡村旅游 , 带动共同致富 。 世外桃源般的“隐”和山野鲜香的“柿” , 成了地方政府为隐士村挖掘出的旅游品牌 。 经过数年投资、整修、经营 , 隐士村面貌大为改观 , 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 如今 , 城里人周末来此 , 逛古村、游山色、住民宿、品柿饼 , 带来兴业富民之效 。
村民赵万英一家深切地感受到了山村的变化 。 农闲时 , 她在山下民宿里做客房清洁、客服等工作 , 月收入2500元;农忙时 , 他们家的100多棵柿子树可以带来10余万元的收入 。 她说:“乡村旅游带来了人气 , 也带火了山货 。 眼下是我们最忙的时候 , 人力不够还要外聘劳力 , 摘柿子要搭梯登高 , 柿子刮了皮上了霜还要做成柿饼 , 方便运输 , 也更易销售 。 ”
柿子红了,道路通了——山东临朐县山村振兴记
文章图片
这是山东临朐县隐士村内的一处民宿 。 (受访者供图)
“这几年做乡村旅游 , 我们打开了产业发展的思路 , 建合作社 , 推标准化 , 打品牌 , 做电商 , 还建成了省内最大的柿子晾晒棚 。 ”隐士村村支书刘杰说 , “如今 , 我们村的柿子已经远销日韩 , 全年销售额过亿元 , 有的家庭靠卖柿饼年收入达十几万元 。 村民不仅高兴柿子走出了深山 , 游客涌进了小村 , 更骄傲曾经的穷乡僻壤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致富之路 。 ”
一村之变折射当地发展思路之变 。 临朐县五井镇党委书记常敬伟说 , 山村能够振兴 , 得益于工作着力点是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 近年来 , 乡镇党委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 , 发展绿色建材、山柿生产加工、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 , 乡镇财政收入从2010年不足千万元增长到去年的近3亿元 , 下辖的所有村集体年收入都已超过3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