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朋医疗Allvas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完成单中心临床试验,软件性能及机械结构设计皆获验证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赛道再迎突破 。
今年4月 ,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陆清声教授团队完成了奥朋Allvas?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单中心临床试验 , 就此开启此款新型通用型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进入临床多中心试验的新篇章 。
奥朋医疗Allvas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完成单中心临床试验,软件性能及机械结构设计皆获验证
文章图片
该项目实施包括下肢动脉、胸腹主动脉、冠状动脉等多种疾病在内的11例患者可行性人体研究 。 在此次人体临床研究中 , 奥朋Allvas?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面临入组患者血管条件复杂 , 血管直径从2.27mm的冠脉到56mm的主动脉 , 靶血管严重狭窄(狭窄程度从90%到99%)、血管长度不一(血管长度从13.23mm的冠脉到400mm的股动脉)等挑战 。
术中 , 陆清声教授团队依据奥朋Allvas?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提供3D导航系统 , 结合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术前CT影像的融合 , 精准评估目标支架及位置 。 并通过奥朋ALLVAS?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完成介入耗材(导丝、导管)的前进、后退和旋转 , 以及多型号的支架或球囊的植入 , 顺利完成了介入手术 。
结果显示 , 奥朋Allvas?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均能完成手术 , 无计划外转人工操作 , 未出现与器械相关的不良反应 。 随访3-6月 ,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
据悉 , 本次单中心临床试验系上海奥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朋医疗”)自2021年4月完成奥朋ALLVAS?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动物实验 , 成功在12只动物的胸主动脉、肠系膜动脉、肾动脉、左髂动脉、冠状动脉等多个部位植入支架 , 且通过血管造影和术后病理学检查血管损伤、血栓、炎症、出血及痉挛等 , 未见明显异常病理变化后又一新进展 。
本次临床试验重点验证了奥朋Allvas?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全能性 , 以及机械结构的领先性 。 同时 , 该机器人自动导航技术关键节点的突破 , 也预示着该系统实现远程血管介入自动化手术已不远 。
奥朋医疗Allvas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完成单中心临床试验,软件性能及机械结构设计皆获验证
文章图片
独特机械结构 , 提升手术机器人通用性、适用性、功能性
由于血管介入手术本身的复杂性 , 其对于手术操作的精准度、稳定性、安全性有着极高要求 。 这一术式的高门槛 , 使得大城市三甲医院 , 以及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基层均难以满足基数庞大且仍在快速增长的介入治疗需求 。 加之这项术式需医生穿着铅衣长期暴露于高剂量辐射之下 , 本就紧张的医疗资源更是持续缩小 。
好在近两年 ,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赛道整体发展形势非常可观 。
前有如《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规划》《关于撬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相关产业扶持政策落地 , 推动放射介入手术机器人等高放射治疗设备应用与性能水平提升 。 后有大量资金涌入(从2021年至今 , 该赛道国内发生约15起融资事件 , 累计融资金额约15亿元人民币)该赛道 , 助推奥朋医疗等技术创新型企业突破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难点 , 向好发展 。
奥朋医疗血管介入机器人里程碑事件
立项之初 , 奥朋医疗定下了“以全自动化、一体化血管腔内介入手术室 , 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和解放医生的辐射和铅衣损伤 , 实现所有血管介入手术标准化”的战略目标 。 通过紧密结合的医工结合 , 将该目标分为三阶段实现 。 即血管腔内介入器械操作高度自动化、血管腔内介入操作流程辅助自动化、血管腔内介入器械改良适应自动化 。
奥朋医疗认为 ,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可从三方面解决传统血管介入手术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