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夜读|老年人非要活得像个年轻人吗

今天是重阳节 , 再加上尊老爱老本就是咱们的传统美德 , 所以从一早开始 , 手机里全都是祝福老年人的消息和新闻 。 这本来是个好事 , 但看着看着 , 又觉得怪怪的 。
81岁 , 20年来坚持练习400米; 77岁 , 身着汉服逛漫展;70岁 , 学习架子鼓 , 气势爆棚……爷爷奶奶们的老年生活很“酷” , 很快冲上了微博热搜榜 。 如果今天有心翻一翻朋友圈 , 你还能找到很多关于“老当益壮”“宝刀不老”的文章 。
但老年人的生活 , 真是这样的吗?反正 , 至少我目力所及 , 小区里老年人的日常大多还是散散步、遛遛鸟、打打牌 。 没有人练400米 , 也没有人打架子鼓 , 要是我的老父亲老母亲真有一天突发奇想要去练田径 , 我一定会极力劝阻 。 老胳膊老腿 , 可不是人人都能这么折腾 , 养生才是要紧事 , 对不对?
当然 , 我也明白 , 新闻里讲的那都是个例 。 我不是在抬杠 , 而是对这一现象有些担忧 。 如今 , 经营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的 , 大多数是精通新媒体技术的年轻人 。 他们更喜欢“漫展”“架子鼓” , 看到有相同爱好的老年人 , 自然是大力推崇 , 想表达的潜台词也很明显——你看 , 老年人也完全可以活得像个年轻人 。
这种心态由来已久 。 在社交媒体上 , 我们很难找到真正意义上的老年生活 , 取而代之的是许许多多带着老年人面具的“年轻人” 。 他们或是积极学习最时髦的网络语言 , 或是狂热地追捧新一代的偶像明星 , 或是完成了年轻人也完成不了的壮举 。
今天就有条挺热的新闻:家住北京某小区的宋奶奶 , 虽然已经68岁了 , 但对新鲜事物的了解“不输年轻人” , 不仅学会了拍照买药 , 还自学PS把教程做成海报贴在小区公告栏 , 方便其他老年人 。
不出意外的 , 这位宋奶奶又得到了网友们齐刷刷的点赞和表扬 。 年纪大了 , 还善于学习新生事物 , 宋奶奶确实很棒 。 但这清一色的鼓励背后 , 又透露出某种“话语强权”——只有活得像个年轻人 , 才能跟上时代 , 融入我们的生活 。
说到底 , 这就是年轻人硬要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强加给老年人 。 能顺应潮流的老年人就能活跃在舆论场 , 不能的 , 当然就慢慢淡出 , 被“淘汰”了 。 这样的“优胜劣汰”未免有些残酷 , 要求老年人都来向年轻人献殷勤 , 更是没有必要 。
其实也不是不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 在阳台上晒晒太阳 , 和老姐妹唠唠嗑 , 接孙子孙女放学……真实的老年人生活 , 在年轻人眼中是很“无聊”的 。 但是 , 都不能正视真实的生活 , 我们又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尊老爱老?
老年人非得照着年轻人活 , 也打破了互联网时代“价值多元”的神话 。 你要是在社交媒体上讲点大道理 , 那就是“爹味”;要是热衷于晒自家小孩的照片 , 那就是“妈味”;要是不幸惹到了某位偶像的粉丝 , 那就是……总之 , 大家都得严格参照统一标准 , 谁要是逾矩 , 自然会“out” 。
于是 , 人到中年甚至老年的女明星也要费力保持妆容精致 , 生怕被别人说一句“状态不好”;身材发福、头发变少的老男人就莫名其妙成了“油腻” 。 反正不像年轻人那样活 , 就是不行 。
可是 , 中年人有中年人的表达方式 , 老年人也该有老年人的活法 。 大家的年纪不一样 , 本就不该活得“千篇一律” 。 在这个重阳节 , 我们需要做的 , 不是去引导老年人该如何生活 , 而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生活节奏与方式 , 把日子过得更快乐、舒心 。
就好像那位宋奶奶 , 干嘛非得去学PS呢?我都不怎么会用呢 。 奶奶要看病 , 就多给老年人群体一点帮助 , 让他们更方便地买药 , 这不才是正事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