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七大认知误区需警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夏瑾)疼痛是我国第三大健康问题 , 影响着公众身心健康 , 而公众对疼痛相关防治认知有待提升 。 在10月16日-22日“中国镇痛周”期间 , “提高预防意识 , 远离剧烈之痛”全国媒体沟通会在京举行 。
会议公布了《我国五区域疼痛领域调研报告》 。 该报告由《医师报》发起 , 由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樊碧发主任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疼痛科杨东主任团队等五个专家团队结合门诊情况整理而成 。 报告展示了对于疼痛常见的七大认知误区:“疼痛不是病 , 忍忍就过去了”“疼痛是与生俱来的 , 不可避免”“止疼药有毒 , 坚决不吃”“忍痛时间久了 , 忍痛能力也会增加”“吃止疼药止疼会掩盖疼痛病因”“疼痛通过治疗可以百分百消失”“把引起疼痛的神经‘烧’了 , 就不会疼了” 。
针对以上认知误区 ,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表示 ,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 是人体避免伤害、及时发现隐患的保护机制 。 长期忍痛不仅会让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越来越低 , 严重时还会导致人体的抗痛系统阈值降为零 , 产生“不碰也痛”的痛觉超敏现象 。 因此 , 一旦发生疼痛 , 要及时寻求医生帮助 , 尽早规范治疗和管理 。 疼痛的治疗需要一定时间 , 且并不是所有疼痛都能够一经治疗就完全消失 , 也并不是所有神经都能“烧”掉 , 需要医生进行综合评估 。
樊碧发介绍 , 中老年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常见问题 ,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 , 疼痛就像拧开的水龙头 , 无休无止 。 带状疱疹患病部位越高 , 对中老年人造成的疼痛危害越大 。 如果患带状疱疹后未出现呈簇状、带状分布的水疱 , 则更需密切关注 。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红介绍 , 慢病共病越多 , 疼痛越容易剧烈升级 。 以带状疱疹为例 , 慢性?。 ㄈ纾禾悄虿 ⑿难芎秃粑低臣膊〉龋┗颊叩么答逭詈?, 感受到的痛感更强 。 因此 , 要对中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慢病宣教管理 , 让他们在疼痛面前“变被动为主动” 。
【疼痛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七大认知误区需警惕】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陈秋萍介绍 , 接种疫苗可以帮助老年人提高免疫力 , 减少疫苗所针对感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 老年人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的疫苗进行接种 , 同时还要关注疫苗的保护效力 。 她特别强调三类人群不可接种疫苗:一是对疫苗成分过敏者 , 不能接种该疫苗;二是如果患者处在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 , 或者正处于疾病的急性期 , 建议暂缓接种疫苗;三是患有免疫功能缺陷或是免疫抑制疾病患者 , 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 。
责任编辑:姜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