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意识不足五成,首个《中老年常见疼痛防治认知调研报告》公布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10月17日-23日是“中国镇痛周” , 10月21日 , 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指导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作为媒体支持 , 公布了首个《中老年常见疼痛防治认知调研报告》 。
该调研共有2697名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参与 , 包含对常见疼痛的认知、管理行为和预防行为等内容 。
预防意识不足五成,首个《中老年常见疼痛防治认知调研报告》公布
文章图片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俞华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俞华指出 , 疼痛不单是病症或疾病 , 这背后是人们对待生活质量的选择 。 我们希望通过发布调研报告 , 引起人们的重视 , 提高社会对疼痛管理和预防的认知度、行动力 。
“痛”被低估:
56.6%中老年人“痛上加痛”
预防意识不足五成,首个《中老年常见疼痛防治认知调研报告》公布
文章图片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樊碧发教授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樊碧发教授分享道:“长期疼痛得不到有效治疗 , 会非常影响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 。 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为例 , 其疼痛涵盖了大部分神经病理疼痛的表现 , 例如刀割一样疼痛、针刺一样疼痛、麻木痛等 。 有被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折磨十年的患者 , 他形容永远有一只黑洞洞的枪口对着脑门 。 还有一些癌症患者也经常告诉我 , 他不怕死、但怕疼 。 ”
此次调研结果显示 , 中老年人认为常见疼痛排名前四的有:骨骼肌肉疼痛(颈椎、腰背、椎间盘等)(占比80.4%)、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带来的疼痛(占比53.1%)、头部/颌面部疼痛(占比48.4%)、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占比40%) 。
但面对疼痛 , 中老年人的认知和经历存在较大差距 ,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编委、21世纪经济报道编委韩瑞芸总结道:“中老年人普遍低估了疼痛的严重程度 ,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牙疼、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 在中老年人认知和实际经历的疼痛程度评级中 , 差距排名前三 , 分别为19.6%、16.7%、11.7%;56.6%中老年人普遍患有至少两种常见疼痛;疼痛发生后 , 近半数(48.4%)中老年人选择忍痛 , 且年龄越大 , 会有更多人选择忍痛 。 ”
预防意识不足五成,首个《中老年常见疼痛防治认知调研报告》公布
文章图片
北京地坛医院麻醉科主任、北京市疼痛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程灏教授
此外 , 一些患者甚至因为不正确的疾病管理和预防认知 , 导致多种疾病进展加重 。 北京地坛医院麻醉科主任、北京市疼痛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程灏教授讲述了一个典型故事:一位退休后的患者 , 心脏不太好 , 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后 , 需长期服用抗凝药 , 身体较弱 , 一次小长假后得了带状疱疹 , 当地医生给他开了常见止痛药效果不好 , 他便擅自加大药量 , 不到一周 , 不仅疼痛没有控制住 , 还发生了严重的胃出血 。
程灏教授呼吁 , 公众平时应多知晓一些疾病管理和预防的知识 , 正确认知疼痛、重视疼痛 , 出现疼痛 , 及时前往疼痛科治疗 , 谨遵医嘱 , 从而减轻疼痛 , 提高生存质量 , 维护生命的尊严 。
预防意识不足五成,首个《中老年常见疼痛防治认知调研报告》公布】越拖越痛、越迷茫、越难治愈:
中老年常见疼痛的预防意识不足半数
在管理和治疗疼痛方面 , 韩瑞芸分享道:“拖着不治、辗转多个科室、很难完全治愈 , 成为目前具有疼痛困扰的中老年人群常态 。 53.1%的中老年拖延就医时间超3天;如果选择3天内就医 , 60%治疗后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 , 而3天后甚至更长时间就医 , 则有难治愈的趋势 。 67.5%的中老年需要辗转至少2个科室就医 , 拖得越久 , 确诊越难 。 大多数(95.4%)中老年人就诊后疼痛问题无法完全治愈 , 45.5%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仍受疼痛影响 。 最后 , 被动疼痛不如主动管理和预防 , 但在这方面 , 中老年常见疼痛的预防意识不足半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