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炮当道谁之过?教育部发声:教育需要更多“阳刚之气”

最近 , 有委员提出“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 , 问题直指现在越来越明显的男生女生化倾向 。 针对这个提案 , 教育部从加强体育教师配备、加强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及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问题研究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 。
娘炮当道谁之过?教育部发声:教育需要更多“阳刚之气”
文章图片
对于“阳刚之气”这个提法 , 很多人可能有不同意见 , 认为这属于给性别贴标签 , 有性别歧视 , 也扼杀个性化发展 。 但真经认为 , 所谓“阳刚之气” , 代表的是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 , 一种勇于担当的精神 , 一种果敢刚强的魄力 。 从更高的层次来说 , “阳刚之气”是一种价值观和世界观 , 不仅男生应该有 , 女生同样也可以有 。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 , 少年娘则国娘” 。 从中国五千年历史来看 , 重文轻武的朝代 , 虽然经济繁荣发达 , 但难以抵御外敌侵略 , 国民也更偏爱绥靖政策 。 因此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 , 保持强硬的力量必不可少 。
娘炮当道谁之过?教育部发声:教育需要更多“阳刚之气”
文章图片
体育教育中团队精神、拼搏精神本身就是一种阳刚之气 , 在这方面 , 中国女排比中国男足阳刚多了 。 所以 , 体育教育不仅仅能强健一个人的体魄 , 也能提升整个民族的气魄 。
然而现在中小学的体育教育 , 真是让人一言难尽 。 学校生怕学生磕着摔着 , 体育课不能好好上 , 回到家里 , 很多家长自己也不爱动弹 , 更别说陪孩子运动了 。 越来越多的孩子只能通过课外兴趣班来学体育 , 而这些兴趣班 , 到孩子上初中后 , 几乎都结束了 。
娘炮当道谁之过?教育部发声:教育需要更多“阳刚之气”
文章图片
体育教育的没落 , 不仅仅是因为学校害怕承担责任 , 更在于社会的观念 。 仍然有不少家长会认为 , 体育练好了没什么用 , 体育生都是一些四肢发达 , 头脑简单的人 。 孩子对某项体育运动感兴趣 , 有家长觉得没有必要 , 不就是跑跑步锻炼一下身体 , 应付一下考试罢了 。 在社会上 , 体育生的出路也并不是很理想 , 因此 , 普通家庭很少有让孩子走体育这条路 。
体育教育的没落 , 造成的是孩子们缺失吃苦耐劳的精神 , 缺少顽强拼搏的韧劲 , 以及非赢不可的血性 。 这也是我们的社会缺少“阳刚之气”的一个原因 。
当然 , 这也并非唯一原因和主要原因 。 男生女性化 , 女生汉子化 , 很大程度上并非性格原因 , 而是审美取向的问题 。 而审美 , 是一个人此前人生经历的集合 , 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 , 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审美 。 我们的教育和社会 , 也许提供了影响性别观念的成长环境 。
娘炮当道谁之过?教育部发声:教育需要更多“阳刚之气”
文章图片
一方面 , 我们的中小幼教育 , 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 , 老师几乎都是女性 。 这就像一个母系社会 , 或者一个丧偶式家庭 , 女性为主导的成长环境 , 势必会让更多孩子形成更具女性特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 比如 , 老师喜欢柔情一点的作文 , 会把这类文章当作范文 , 久而久之 , 不管是男生女生 , 都会觉得这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 审美情趣就发生了变化 。 还有 , 女老师往往喜欢听话的孩子 , 不喜欢调皮捣蛋的孩子 , 而男生小时候 , 天性就是调皮捣蛋 , 在女老师的教育下 , 他们的天性都被抑制了 。
娘炮当道谁之过?教育部发声:教育需要更多“阳刚之气”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 , 我们的社会文化也出现了问题 , 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流行文化开始变得越来越中性化 。 比如一些中性化的流量明星 , 对青少年的审美倾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 还有很多影视作品 , 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 甚至是性取向 。 如果全社会都以柔为美 , 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