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荫榆:被学生誉为“专制魔君”,抗战期间的壮举却令无数人感动( 二 )


1926年3月18日 , 北京学生抗议日本军舰炮击大沽口的侵略行为 , 向北洋政府请愿 , 却遭到军警的野蛮镇压 , 女师大刘和珍等学生不幸遇难 , 是为三一八惨案 。
惨案发生后 , 鲁迅先生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名篇《纪念刘和珍君》 , 而鉴于杨荫榆之前的行为 , 鲁迅先生心中早就认定了杨荫榆就是北洋政府的帮凶 , 认为她“依附北洋军阀 , 推行封建奴化教育 , 肆意压迫学生 , 激起进步师生的强烈反对” 。 因此 , 惨案发生时 , 尽管杨荫榆已不在女师大 , 但她还是被鲁迅写进了文章当中 , 成为了其笔下“广有羽翼的校长” 。
自此之后 , 杨荫榆也被深深地烙上了“反动”的标签 , 北平是待不下去了 , 于是干脆回到了江苏老家 , 闲赋了一段时间 。 1927年 , 她又重返教育界 , 出任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 , 并在东吴大学兼授外语 。
杨荫榆:被学生誉为“专制魔君”,抗战期间的壮举却令无数人感动
文章图片
然而此时 , 早就被打上“反动”烙印的杨荫榆 , 早已声名狼藉 , 学生们根本就不待见她 , 师道尊严更是无从谈起 , 甚至还有人专门在当时的《苏州日报》上撰文抨击她 , 冠以她种种恶名 , 什么“专制魔君”“女性压迫者”“教育界蟊贼”“反革命分子”等等 , 不一而足 , 搞得狼狈不堪 。
1935年 , 实在顶不住压力的杨荫榆再次辞去教职 。 然而 , 她注定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 凭着对教育的热爱 , 不久又自费在苏州盘门小新桥巷11号创办了二乐女子学术社 , 自任社长 , 招收女生 , 继续教书育人 。
1937年 , 全面抗战爆发 , 11月 , 日军的铁蹄踏进了苏州 。 日军进入苏州之后 , 到处烧杀掳掠 , 无恶不作 , 为了满足士兵的兽欲 , 到处搜捕妇女 , 作为女学生集中的二乐女子学术社自然就成了日军的目标之一 。
面对日军的种种暴行 , 杨荫榆忍无可忍 , 决定挺身而出 , 于是 , 她撰写了日文抗议书 , 亲自跑去日军军营 , 当着日军军官的面 , 用日语严厉谴责对方的恶行 。
日军军官没想到杨荫榆一介女流 , 竟然敢独闯军营而丝毫不惧 , 再看她气度不凡 , 又操着一口流利的日语 , 想来是当地有名有威望的人物 , 再想到部队刚进城 , 正是用人之际 , 于是 , 不仅勒令手下退还了抢来的妇女、财物 , 而且还向杨荫榆抛出了橄榄枝 , 希望她能在即将要建立的伪政府出任要职 , 却被杨荫榆拒绝了 。
杨荫榆:被学生誉为“专制魔君”,抗战期间的壮举却令无数人感动
文章图片
杨荫榆:被学生誉为“专制魔君”,抗战期间的壮举却令无数人感动】不仅如此 , 杨荫榆从日军手中要回被抢的妇女和财物后 , 周边附近的妇女儿童为了免受日军糟蹋残害 , 都纷纷来到二乐女子学术社寻求庇护 , 杨荫榆出于正义感和邻里之谊 , 统统接纳 , 容纳不下了 , 她甚至还拿出自己的积蓄 , 扩建房舍 , 只为能给这些人一个相对安全的栖身之地 。
然而 , 这样的结果 , 自然不是日军所愿意看到的 , 他们看杨荫榆不仅不归顺 , 反而还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对抗 , 他们已经无法再容忍杨荫榆如此“放肆”了 , 渐渐动了杀机 。
于是 , 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杨荫榆被日军枪杀在吴门桥下的河水里 , 几天后 , 杨荫榆的遗体被捞起来 , 街坊邻里凑钱为她置办了一副薄皮棺材 , 草草下葬 , 结束了坎坷且饱受争议的一生 , 享年54岁 。
诚然 , 杨荫榆在管理学校上虽然蛮横霸道 , 但在民族气节、家国情怀方面却毫不动摇 , 关键时刻 , 敢于挺身而出 , 痛斥日军的野蛮行径 , 提出严正抗议 , 甚至尽己所能 , 尽力守护同胞周全 , 直至生命的终点 , 此等行为 , 不失为英雄本色 , 值得我们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