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荫榆:被学生誉为“专制魔君”,抗战期间的壮举却令无数人感动

1938年元旦 , 江苏苏州盘门 , 两名日本兵大摇大摆地来到一处住所 , 粗暴地敲了敲门 , 不一会 , 大门打开 , 开门的是一名妇人 , 这两名日本兵在夫人面前叽里咕噜地说了一番 , 然后就将这名妇人带出了门 , 当三人来到不远处的吴门桥上时 , 突然 , 一名日本兵朝妇人背后开了一枪 , 另一名日本兵随后又狠狠地将妇人一脚踹进了桥下冰冷的河水里 , 妇人落水后 , 两名日本兵看她还在水里扑腾 , 又朝她补了几枪 , 直至确认妇人死亡 , 才扬长而去 。
这名被日军视为眼中钉的抗日英雄就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 她 , 叫杨荫榆 。
曾几何时 , 杨荫榆曾是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里“广有羽翼的校长” 。
杨荫榆 , 1884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 , 是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的三姑母 , 自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 1907年 , 23岁的她获得公费留学资格 , 东渡日本 , 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 , 学成回国后 , 先是受聘于江苏省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任教 , 后于1914年北上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担任学监 。
杨荫榆:被学生誉为“专制魔君”,抗战期间的壮举却令无数人感动
文章图片
1918年 , 杨荫榆再度出国 , 赴美留学 , 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 4年后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 。 回国后 , 杨荫榆先是在上海教书 , 不久又被北洋政府召至北京 , 并于1924年2月正式担任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 成为了我国首位女性大学校长 。
而杨荫榆之所以会成为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里“广有羽翼的校长” , 就是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里引发的 。
其实 , 早在杨荫榆成为校长前的1923年 , 鲁迅先生就已经在这里教书了 , 他当时是兼任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讲师 , 讲授的是中国小说史课 , 杨荫榆来后 , 由于二人观念不同 , 矛盾很快就产生了 。
当时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 不乏一些思想进步的知识青年 , 她们为了反对封建主义的迫害 , 经常组织开展一些游行示威活动 , 这些学生当中 , 尤其以刘和珍为代表的进步学生最为活跃 。
对于这些活动 , 鲁迅先生是充分肯定并积极支持的 。 然而 , 身为校长的杨荫榆却极力反对 , 她认为 , 学生就应该好好读书 , 不应该参与到政治运动中去 。
杨荫榆:被学生誉为“专制魔君”,抗战期间的壮举却令无数人感动
文章图片
基于这样的观念 , 杨荫榆在校务管理上推行了相对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 , 终于引起了广大学生的强烈不满 , 她们自发成立女师大学生自治会 , 由刘和珍任自治会主席 , 并于1924年11月组织了驱杨运动 , 她们向北洋政府教育部申述了杨荫榆就任校长以来的种种黑料 , 要求教育部将其撤换 。
1925年8月1日 , 杨荫榆为了应对学生的驱杨运动 , 先是以校评议会的名义开除刘和珍、许广平等数位自治会干事 , 鲁迅先生也遭解聘 , 后又召来军警 , 截断电话线 , 殴打女学生 , 强行解散预科甲、乙两部的4个班级 。
面对杨荫榆的种种行为 , 北洋政府教育部不仅不加以制止 , 反而全力予以支持 , 火上浇油 , 甚至还强令停办女师大 , 并以国立女子大学取而代之 。
然而 , 北洋政府教育部和杨荫榆种种倒行逆施的行为 , 引来的却是北京学界众多知名人士(如鲁迅、钱玄同、沈兼士、周作人等)更为猛烈的口诛笔伐 , 而作为校长的杨荫榆 , 更是首当其冲 , 成为头号"标靶" 。
杨荫榆:被学生誉为“专制魔君”,抗战期间的壮举却令无数人感动
文章图片
到12月 , 北洋政府迫于愈演愈烈的舆论压力 , 不得不将杨荫榆撤职 , 以息公愤 。
可能令杨荫榆怎么也想不到的是 , 虽然她于1925年12月就离开了北平女子师范大学 , 但还是被卷入到了四个月后的三一八惨案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