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占地10万方的大庙,被称为“第二个紫禁城”,比泰山更有价值

这座占地10万方的大庙,被称为“第二个紫禁城”,比泰山更有价值
文章图片
素称齐鲁大地的山东 , 不但景色怡然 , 而且历史悠久 。 在这块齐鲁大地上 , 还孕育出了儒家文化 , 众所周知 , 孔庙就在山东的曲阜 。 在山东的另一个地方泰安 , 除了有被称为五岳独尊的泰山 , 还有位于泰山山脚下的一座千年古庙 。
这座庙往往容易被人忽略 , 但是它在中华历史上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 , 它就是被称为“第二个紫禁城”的岱庙 , 岱庙还素有“华夏名山第一庙”的称号 , 与故宫齐名 , 藏有中国最早的石刻 。
岱庙历史
岱庙处于山东泰安 , 在泰山的南麓 , 由于紧邻东岳泰山 , 所以岱庙还有一个别名叫作“东岳庙” 。 岱庙修建于汉代 , 发展到唐代时已经宫阁辉煌了 。 岱庙通常是作为历代帝王侍奉泰山神灵和举行祭祀大典的圣地 , 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对这座庙有着特殊的关照 , 对岱庙非常的重视 , 一直都是不断的在扩建整修 , 如今岱庙的规模已经达到了10万多平方米 。
这座占地10万方的大庙,被称为“第二个紫禁城”,比泰山更有价值
文章图片
岱庙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 逐渐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 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山东曲阜三孔 , 齐名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
古时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 , “游泰山不游岱庙不成其游也” , 意思就是说如果只游泰山而不去岱庙看看 , 那这就是一次失败的旅行 。 由此可见古人老百姓们对岱庙的评价之高 。
汉武帝时期 , 修建了岱庙 , 并且在巡查此地时 , 下令让人们在泰山庙里种植了数千株汉柏 , 其中的一棵还是汉武帝亲自种植的 , 后来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 , 并且亲自绘制了“御制汉柏图”刊碑立在树的旁边 。
这座占地10万方的大庙,被称为“第二个紫禁城”,比泰山更有价值
文章图片
唐时又种植了槐树 。 现今岱庙内古树参天 , 还留有200多株 , 最著名的就是“汉柏”和“唐槐” 。 宋太祖时期 , 岱庙首次进行重修工作 , 进一步的扩大了岱庙的规模 , 同期 , 由于民间活动的频繁举行 , 岱庙的庙会逐渐形成 , 之后的每年都会定期的在三月二十八日举行 , 这个习俗也一直保留在现在 , 并且声势浩大 。
到了元末 , 由于战乱频繁 , 岱庙也惨遭其害 , 被毁得七零八落 。 此后在明朝 , 又集聚天下最精良的材料 , 历时十余年开始重新进行修建 。 明朝之后 , 岱庙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地震和自然灾害 , 经过不断修修整整后 , 使之保持原来的模样 。
新中国成立后也进行了多次的翻修 。 在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 , 泰安博物馆正式成立 , 馆址设在了岱庙 。 一九八七年 , 岱庙被正式列入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清单 。
这座占地10万方的大庙,被称为“第二个紫禁城”,比泰山更有价值
文章图片
岱庙建筑
岱庙的建筑风格采用的是标准的帝王宫城的样式 , 庙内的宫殿有150多间 , 周围环绕大概有1500多米 。 岱庙的总体布局是古代建筑群中规格最高的 , 以纵横双方扩展的组群布局形式 , 均衡对称 , 这种的排列布局主要是为了展示儒家文化的礼制观念 , 从外表看起来显示出了岱庙整体形象的威严庄重 。
正阳门可以说是岱庙的门面 , 象征着岱庙的尊严 , 在古代只有帝王才有资格进出此门 , 被誉为帝王之门 。 古代皇帝来岱庙进行祭祀活动的时候 , 首先会在正阳门外的遥参亭进行祭拜 , 只有在遥参亭参拜之后 , 才能表示出对泰山神的信奉和尊重 , 最后才有资格入庙祭祀 。
民间因此流传着“参拜泰山神 , 先拜遥参门”的谚语 , 从一定意义上 , 岱庙是比泰山更具有人文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