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经常感觉心脏不舒服?“双心同治”才能事半功倍

牙齿|经常感觉心脏不舒服?“双心同治”才能事半功倍

文章图片


随着社会工作节奏的加快 , 信息量增加 , 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心理上问题 , 并且伴有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 他们做了各种心脏检查 , 却依旧没有找原因 , 那很有可能是“双心疾病”在作怪 。
近日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李荣做客《对话名医·林欣》直播间 , 进行了一场主题为“9.29世界心脏日 , 健康从‘心’开始”的直播 , 详细解答了网友们关心的双心疾病的相关问题 。
“双心疾病”是指患者躯体上存在心血管疾病的同时 , 合并精神心理问题 。 因此 , 在疾病管理上强调尊重患者的主观感受 , 倡导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 即心身的全面和谐统一 。
近十年来 , 随着社会意识的进步以及医学的发展 , 越来越多的双心疾病患者被发现 。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 综合医院心血管门诊患者约 1/3 考虑“双心”疾病;高血压患者有47.2%伴焦虑症状 。 因此对于这类患者我们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
双心疾病实际发病人群较广双心疾病的人群是比较广 。 据李荣主任介绍 ,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 , 约有20~60%的人容易出现双心疾病 , 特别是以下几类人群:
1. 年纪大的人群
【牙齿|经常感觉心脏不舒服?“双心同治”才能事半功倍】随着年龄的增加 , 血管开始老化 , 血管的“皮肤”称为“内皮”也会发生老化 , 老化之后抗动脉硬化的能力下降 , 表现为“内皮细胞”功能下降 , 进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 , 使心脏血管管腔变窄 , 妨碍了心肌供血 。
2. 患有高血压的人群
当血压升高 , 尤其收缩压(即高压)太高的时候 , 引起心脏病的风险也会更大 。
3. 肥胖人群
据相关研究指明 , “胖子”出现心脏疾病的危险性更大 。 其次是血脂高的人群 , 血脂中主要还是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 即“坏”胆固醇的多少 , 它会直接导致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 , 造成心脏的缺血性改变 。
4. 具有吸烟史、糖尿病患者等都属于双心疾病的高发人群 。
双心疾病可中西医兼治针对双心疾病的治疗 , 李荣主任分别从中西医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

李荣主任在直播中
中医治疗对于中医而言 , 主要是将双心疾病中的焦虑抑郁归于狭义郁证的范畴 。 郁证的发生与情志内伤密切相关 , 其基本病机是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 。 郁证的病理因素主要包括气、血、痰、湿、食、火 , 病位在肝、心、脾肾 。 因此对于郁证的辨治 , 首要辨明受病的脏腑 , 其次要分清证候虚实 。
治疗上以理气开郁、调畅气机为基本原则 。 实证者首当理气解郁 , 配合活血、清火、化痰、祛湿等法;虚证者根据所病脏腑的不同情况分而治之 , 如养心安神、补益心脾、滋养肝肾等 。 对于临床上最多见的虚实夹杂的患者 , 应当补虚泻实兼顾 , 常用的中医治法包括宁心安神、重镇安神、解郁安神等 。
除了药物治疗外 , 还要重视精神调摄、怡情易性 , 也就是心理治疗在郁证治疗中的重要的作用 。 华佗在《青囊秘录》中的“金句”——“善医者先医其心 , 而后医其身 , 其次则医其未病 。 若夫以树木之枝皮 , 花草之根粟 , 医人疾病 , 斯为下矣” , 也给我们强调了治心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性 。
西医治疗西医上的治疗主要是分为两个方面:
01 管理心血管基础疾病
心血管疾病在药物治疗选择上 , 可以按照相关指南共识进行系统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