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最会“挑刺”的医生,在写鱼刺论文了( 二 )


(图片来源:中国医学创新)
这么大个医院 , 还不能取鱼刺?
诊疗不及时的另一大原因 , 或在于“无处可医” 。
刘宏刚说 , “用4个字形容咽部、食管异物 , 就是如鲠在喉 。 这既是描述一种感受 , 也说明异物的常见位置 。 ”
异物常见于口咽部及下咽部 。 对于食管异物来讲 , 按照《成人食管异物急诊处置专家共识(2020版)》(以下简称《共识》) , 超过60%的食管异物滞留于食管上段(颈部) , 25%左右滞留在食管中段(胸部) , 不到10%位于食管下段 。
有些人一张嘴就能看到 , 可以直接用镊子夹出来 。 如果卡得较深 , 就需要做喉镜等检查 , 这是主要辅助诊断方式之一 。 综合医院耳鼻喉科基本都配备了相关设备 。 但尴尬的是 , 耳鼻喉急诊接到此类患者的时间 , 集中在晚上18时到21时 , 和晚饭时间重叠 。 这个时候 , 大多数医院的喉镜室已经下班了 。
这里面有一笔经济账 。 喉镜设备要进入鼻腔和咽喉腔 , 必须一人一消毒 。 除了医生 , 医院得给它配备消毒室和清洁专人 。
《共识》称 , 我国学者近5年累计报道成人食管异物发生人数超过2万例 。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 急诊做喉镜不“划算” 。
“早年 , 有患者跑了几家医院都搞不定 。 我们也只能让他第二天来门诊 。 中间有十几个小时 , 患者很难受 , 会抱怨说 , 这么大个医院 , 卡个鱼刺都取不了 。 ”刘宏刚回忆 。
2020年初 , 著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于振坤履新 , 任南京明基医院院长 。 他提出 , 要做一家“接地气”的医院 , 保障辖区近50万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 解决以往民众就医过程中觉得麻烦但一直没被解决的“卡点” 。
他还提出“错位发展”思路:“一般医院不愿意做的 , 我们要做;大家都能做的 , 我们要做精;别人不能做的 , 我们要做好 。 ”
对这个发展思路 , 各个科室展开了讨论 。 “鱼刺门诊”这个小众但切实存在的需求 , 被提上建设日程 。
这群最会“挑刺”的医生,在写鱼刺论文了
文章图片
图片说明:各种各样的鱼刺卡喉 。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刘宏刚说 , “叫‘鱼刺门诊’ , 是为了方便老百姓记忆 。 其实我们还能处理鸡骨头、肉骨头、枣核、洗碗钢丝球等 。 ”
同年5月 , 门诊正式运营 , 耳鼻喉科七八名医生轮流坐诊 。 诊室位于急诊区域 , 患者到医院后 , 会被直接分诊到“鱼刺门诊” 。 这里配备了电子喉镜 , 以及消毒、护理专人 。 该设备的检查范围很广 , 囊括鼻腔、鼻咽部、口咽部、下咽部、喉部 , 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画质 。
在“鱼刺门诊”不远处 , 还有同期开设的“动物咬伤门诊” , 24小时提供伤口评估、清洗处理、疫苗接种“一条龙”治疗 。 这改变了过去“伤口处理去医院 , 疫苗接种去疾控”的流程 。 不单单是猫狗咬伤 , 也看马蜂、蜈蚣等毒昆虫叮咬致伤 。
当地媒体报道称 , 这些举措重新定义了“便民门诊” 。 如今 , 刘宏刚经常从别人嘴里听到“明基医院的鱼刺门诊可以” 。 他感受到团队越做越有底气 。
医院影像科、心胸外科联合耳鼻喉等多科室 , 组成“取鱼刺多学科会诊” , 在咽部、食管异物治疗方面“打通关” 。 除喉镜取刺外 , 胃镜、食管镜、外科手术等取异物手术都有开展 。 “几乎所有异物都能及时、有效、正确地取出 。 患者预后都很好 。 ”刘宏刚说 。
作为耳鼻喉科副主任、“鱼刺门诊”的管理者之一 , 他有了新目标 。 “鱼刺门诊”有一个报表 , 每天记录就诊情况、异物位置、取出方式等 。 等接诊量再多一些 , 刘宏刚计划对数据进行细分、统计和分析 , 准备发一篇SCI的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