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团队在抗抑郁药物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理论突破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蔡心轶采访人员李楠)10月28日 , 现代快报采访人员从南京医科大学获悉 , 该校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药学院联合团队在抗抑郁药物领域取得重大理论突破 , 并合成先导化合物 , 能克服现有抗抑郁药物的多个副作用 , 有望成为新一代抗抑郁药物的候选药物 。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 。
南京医科大学团队在抗抑郁药物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理论突破
文章图片
△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
据团队成员周其冈教授介绍 , 抑郁症是一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抗抑郁药物被发现以来 , 第一代、第二代抗抑郁药物都存在较多、较严重的副作用 。 第三代抗抑郁药物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上市 , 至今仍应用于临床一线 , 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单胺假说” 。
团队厉廷有教授介绍 , “单胺假说”认为 , 在抑郁症患者的神经突触间隙 , 可利用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明显下降 , 因此升高突触间隙的单胺递质浓度 , 就能发挥抗抑郁作用 。 “这也成为科学界治疗抑郁症的基本思路 。 ”
而此类药物具有一个共同缺点 , 就是延迟起效 , 比如经典抗抑郁药物氟西汀需要2-4周才开始显现疗效 , 严重阻碍了重症抑郁患者急性期的治疗 。 并且 , 此类药物还存在效率低、疗效不稳定 , 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症状加重等问题 。
南京医科大学团队在抗抑郁药物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理论突破
文章图片
南京医科大学团队在抗抑郁药物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理论突破】为解决上述问题 , 周其冈、朱东亚、厉廷有教授团队开展联合攻关 , 经过多年深入研究 , 发现了新靶点 , 即位于中缝背核区的5-羟色胺转运体与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耦联靶点 。 解开SERT-nNOS耦联 , 能不依赖于5-羟色胺自身受体脱敏 , 发挥快速抗抑郁作用 。 这一全新快速抗抑郁靶点的发现 , 对抑郁症经典假说“单胺理论”具有革新意义 。
基于上述发现 , 研究团队合成了一种快速起效的抗抑郁先导化合物“ZZL-7” , 研究表明“ZZL-7”在注射2小时后即可发挥抗抑郁作用 , 并且没有其他快速抗抑郁药品的毒副作用 , 适合广泛应用 , 有望成为全新一代抗抑郁药物的候选药物 。
据悉 , 该成果被《科学》期刊列为“亮点工作”介绍 。 此外 , 国际学术界评价认为 , 这是“单胺假说”提出近60年来 , 经典抗抑郁药氟西汀被发现50年来 , 抗抑郁药物研究取得的重大理论突破 。
(图片来源于学校)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