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更“青睐”“三高”人群( 二 )


此外 , 肥胖的人容易出现多种代谢性疾病 , 而这些疾病比如2型糖尿病本身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 肥胖者往往不爱运动 , 或者进行一些常规运动时容易增加膝盖损伤等风险 , 从而造成运动量不足 , 这些都不利于骨骼健康 。
加强对骨质疏松的正确认识
需要强调的是 , 许多老年人在骨质疏松防治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 认为补补钙、晒晒太阳、喝点骨头汤就可以治疗骨质疏松 , 其实不然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王敏强调 , 对于有明显症状的老年人(如周身骨痛、驼背、下肢抽筋等) , 应及时到正规医院骨质疏松专科进行诊治 , 听取医生建议 , 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
“特别是对于反复骨折的老年人 , 疏松的骨骼就像被白蚁蛀空的房屋 , 一遇外力便会再次塌陷 , 这时仅仅依靠补钙和维生素D进行治疗已远远不够 。 ”王敏强调说 。
谢忠建也表示 , 当已经确诊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或严重骨质疏松症时 ,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 , 联合使用强效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 , 包括抑制骨吸收的药物 , 如双膦酸盐类、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拮抗剂等 , 或者选用促进骨形成的药物 , 如维生素K等 , 以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率 , 促进骨骼健康 。
“通常在女性绝经后或男性50岁后 , 骨质疏松逐渐发生 。 如果你有骨骼相关疾病症状或危险因素 , 需要医生的帮助 , 可以去内分泌科、骨科、妇产科、老年科等科室就诊 , 少数医院还设立了骨质疏松科或代谢性骨病科 , 可以提供帮助 。 ”王敏表示 , 医生可以安排进一步的血液生化指标检查、骨骼X线片检查、骨密度检测、外周定量CT扫描和骨骼核素显像等 , 以了解患者骨骼健康的状况 。 如果存在骨骼疾病 , 医生将进一步帮助患者寻找原因 , 并给予科学有效的药物治疗以减轻病痛 , 改善骨骼健康状况 。
此外 , 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 , 宜静不宜动 。 但事实上 ,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的运动刺激 , 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 , 体育锻炼对于防治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 。 另外 , 如果不注重锻炼身体 , 出现骨质疏松 , 肌力也会减退 , 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 , 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 , 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 , 容易跌倒 , 造成骨折 。
谢忠建建议 , 社区可联合医院进行科普宣教 , 每年以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等健康宣传日为契机 , 在中老年居民中推广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指数、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骨质疏松1分钟测试题等方便快捷的自我初筛工具;普及骨质疏松症防治的核心知识 , 积极倡导居民养成均衡膳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多晒太阳等健康生活方式 。 基层医院、体检中心应把骨密度检测、定量超声等作为骨质疏松风险人群的常规体检项目 。 内分泌科、老年科等医生必须重视“三高”患者 , 因为他们是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 。 除了关注患者血糖、血脂情况 , 医生还应把骨密度检测、定量超声等作为自己的“常规武器” , 像掌握患者血糖、血脂、血压一样 , 做到心中有数 。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更“青睐”“三高”人群】《医学科学报》 (2022-10-21 第5版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