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隔离病区里的守护者

10月初 , 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开始陆续收治红黄码患者 , 恶性肿瘤、主动脉夹层、心力衰竭、肾衰竭、肝衰竭、肝性脑病、脑梗死、脑出血、骨折、气管插管……仅仅二十多天 , 发热二病区就收治了近50例患者 。
“翻身必须要做到位 , 两小时一次 , 各种管道护理一定要做到位 , 观察病情要及时 , 注意观察皮肤 , 绝不能出现压疮……”上午9点 , 太原医院隔离病区护士长霍静布置护理工作 。
太原:隔离病区里的守护者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护理工作难度提升了许多 , 针对重症患者的护理 , 需要重新梳理并优化工作流程 , 尤其是在护理操作方面 。 ”霍静说 , 像普通穿刺、插尿管、气管插管这些原本在普通病房里再普通不过的基本操作 , 却因为身着厚厚的防护服 , 头戴护目镜、医用防护口罩 , 外加双层手套后 , 提高了好几倍难度 , 而这些只有当护理人员完成对患者护理 , 脱下防护设备后 , 满脸的汗水和褶皱的皮肤才能让人明白 。
如果说工作技术上的“硬难度”可以用专业来弥补 , 那么还有一道“软难度”则是要“用心”才行 。
太原:隔离病区里的守护者
文章图片
“护士长报危急值”“护士长现在有个上呼吸机的 , 赶紧来医院”……霍静眼皮抬不起来了 , 可是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 , 她还是强作精神查房、对医嘱、检查各项护理工作 , 检查病历……
太原:隔离病区里的守护者
文章图片
病房内不仅有小朋友 , 还有82岁行动不便的老人 , 从日常护理到生活起居 , 他们都将更多的温暖与呵护给予患者 。 团结是一切力量的源泉 , 正是医护人员给予的希望和力量 , 也成为了击退病魔的最强战斗力 。 长时间的协同作战 , 团队建立了默契的战友情 。
在隔离病区 , 听到最多的是“组里少一个人我们也行 , 不用调班了”“让我上班吧 , 我能坚持”“让我上吧 , 我年轻有体力” 。 每一名医护人员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工作量和风险 , 丝毫没有退缩 , 克服了身体、心里的压力 , 勇敢地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 。
在严实的口罩和防护服包裹下 , 北大医院太原医院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只能通过背后的标记分清彼此 。 但大家知道:“我们是最可爱的人”!
致敬所有医务工作者!
来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太原:隔离病区里的守护者】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