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杭州人不爱吃鹅因为“太发”?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很多杭州人不爱吃鹅
因为“太发”?
专家发声:假的
很多杭州人不爱吃鹅因为“太发”?
文章图片
很多杭州人不爱吃鹅因为“太发”?
文章图片
很多杭州人不爱吃鹅
因为“太发”?
专家发声:
最近 , 网友“九哥”在小时新闻App吃货圈留言 , 他从嘉兴来杭州定居后发现 , 身边的许多杭州人都不怎么吃鹅肉 , 说鹅肉是“发物” , 而在自己老家嘉兴 , 一些老字号的酱鹅肉去晚了都买不到 。
杭州人到底吃不吃鹅?采访人员询问了身边不少老杭州人 , 他们认为鹅是“发物” , 如果有慢性病 , 吃鹅会加重病情 , 所以基本上不吃 。
但是 , 在浙江绍兴、嘉兴、衢州、舟山等地 , 采访人员发现都有吃鹅的习惯 , 杭州萧山区也是既吃鹅也养鹅 。 于是 , 带着问题 , 采访人员特地采访了几位行业内的专家 , 听听他们对“发物”的看法 。
浙大沈立荣教授
“发物”是个伪科学概念
沈立荣是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教授 , 沈教授是美国哈佛大学和塔福茨大学的访问学者 , 是研究食品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的专家 。 关于吃这件事 , 他的回答不仅科学而且权威 。
沈教授告诉采访人员 , “发物”是伪科学概念 , 最早出现在1406年明代的《普济方》 , 成熟于清代 , 常和饮食忌口联系在一起 , 其理论渊源可以追溯更久远的古代书籍 。 在“发物”传言中 , 最有名的当属“朱元璋用蒸鹅肉害死开国功臣徐达”的故事 。 这个传言最早出自明代笔记小说 , 清代史学家在转述时认为是无稽之谈 , 却让无辜的鹅背了锅 。
沈教授说 , 把传说作为依据很不科学 , 即使真有人吃鹅导致生病 , 那也是人们对特殊案例印象特别深刻的缘故 , 然后以讹传讹 , 俗话说“三人成虎”就是这个道理 。
浙江工商大学傅玲琳教授
发物和食物过敏相关联
采访人员也联系了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傅玲琳教授 , 她是研究食物过敏原的专家、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英国剑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
傅玲琳教授说 , “发物”是指具有补益、温热、发散作用 , 能引起口干、口腔溃疡、牙龈肿痛、便秘等轻微火热证候 , 可以加重疮疡、肿物等外科病和具有表证的传染病 , 以及使过敏性的疾病或宿疾复发的一类食物的总称 。
“发物”的种类及其引起病症的原因多种多样 , 目前尚无统一而系统的研究 。 结合现代营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 , 根据“发物”的种类及其引起病症的特征 , 发现很大一部分“发物”都关联于致敏性食物 。
例如:海鲜是最常见的“发物”之一 。 鱼类和甲壳类水产品 , 都是主要的致敏性食物 。 鱼类引起过敏的主要成分是小清蛋白 , 甲壳类水产品的主要致敏成分是原肌球蛋白 , 两者都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质 , 在不同鱼类或甲壳类中有相似的结构 , 因此不同种类的海鲜都能够引起广泛的过敏反应 。
上海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吴江
食物相生相克早已辟谣
很多杭州人不爱吃鹅因为“太发”?】采访人员又采访了上海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吴江主任医师 , 她也是美国哈佛大学和塔福茨大学访问学者 , 擅长与营养相关疾病的诊治 。
吴江主任告诉采访人员 , 食物相生相克 , 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 比如 , 传说中柿子与螃蟹不能同吃 , 指的是单宁含量高的涩柿子 , 其实 , 单独吃涩柿子也不保险 。 如果是成熟的甜柿子 , 与螃蟹一起吃没什么不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