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肺里有痰邪、血瘀互结,药王孙思邈的一个妙方,4味中药帮助改善

中药|肺里有痰邪、血瘀互结,药王孙思邈的一个妙方,4味中药帮助改善

文章图片


一道好的健康防线 , 就如同城墙一样重要 , 不仅可以预防外来病邪的侵袭 , 同时对身体的健康维护 , 具有很好的作用 。
那么 , 我们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什么?有人会说是口鼻 , 也有人说是皮肤 , 但是这些都归属于中医肺脏的范畴 。
肺脏虽然在身体里面 , 但是肺部和咽喉交通 , 外界吸入的空气 , 最先进入体内的就是我们的肺 , 同样外在的病邪 , 也会随着这个通道进入身体里面 , 在身体里面诱发病症 。
在中医里面 , 肺这个脏腑既被称为“华盖” , 又被称为“娇脏” , 不少人会觉得奇怪 , 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华盖” , 为什么会如此“娇弱”?
其实“此娇非彼娇” , 主要还是与肺的功能有关 , 当病邪进入身体里面之后 , 肺就会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 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咳嗽 , 我们人体通过咳嗽的方式 , 将身体里面的病邪排出 , 同时也让其他的脏腑做好警戒 , 避免病邪的进一步深入 , 既然这肺脏如此重要 , 我们又该如何将这一脏腑守护好呢?

早在千年前 , 唐朝神医孙思邈 , 创立了一个妙方 , 名为“苇茎汤” , 这个方剂至今依旧被我们广泛使用 , 主要是用来调理肺部疾病的 , 因为这个方剂出自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 , 所以它又被称为“千金苇茎汤” 。
我们身体里面的肺脏有一个特点 , 就是喜润恶燥 , 能够让肺部滋润的就是津液 , 要是津液的运化出现异常 , 就会很容易形成痰湿 , 这样就会让肺里面的痰液增多 , 所以通常情况下 , 肺部出现病症 , 就会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 , 那就是咳嗽 , 以及咳痰 。
而药王孙思邈的这个苇茎汤是专门清理肺里面的这些痰液的 , 而且它的作用不止化痰这样简单 , 同时还能将身体里面的瘀滞给化解 , 这瘀滞又是从哪里来的?
就是痰湿阻碍了气血的正常运行 , 然后在身体里面形成积滞 , 血液的循环出现异常 , 慢慢的也就会形成瘀血 。
既然孙思邈的这一药方这么奇妙 , 那么它到底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实际上 , 这个药方是由“苇茎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粒、冬瓜子半升”四味中药组成的 。 煎煮方法是 , 先煮苇茎 , 再煎煮剩下的中药材 , 温服 。
这个方剂名为苇茎汤 , 自然苇茎这味中药在整个方剂里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 至于苇茎是什么?其实就是芦苇的茎 。 一般来讲 , 芦苇身上的药用部位 , 比较常用的是芦根 , 而且后世的很多医家都认为芦根的功效更优于苇茎 。
芦苇这种植物 , 在生活中很常见 , 由于芦根生长在土壤里面 , 并且被水包裹 , 所以在药性上 , 自然具有寒凉的特性 , 身体里面的痰邪瘀滞太久 , 就会很容易导致热邪生成 , 而芦根的首要作用就是清热 , 而且芦根还有一个其他清热药没有的特点 , 那就是生津 , 毕竟热邪过盛 , 对身体里面的津液也会造成耗损 , 肺脏又恰好喜欢湿润的环境 , 这样看来 , 芦根便是最好的选择 。
但是药王孙思邈既然坚定的选择苇茎 , 自然有它的道理 , 清代名医张璐这样解释 , “苇茎中空 , 专于利窍 , 善治肺痈 , 吐脓血臭痰” , 也就是说芦苇茎主要发挥清肺解毒、止咳排脓、通利官窍的作用 。
不仅如此 , 苇茎还有一个独特的作用 , 那就是可以将体内的热毒从小便泄去 。 由此可见 , 药王孙思邈的用意可谓是十分深远啊!
要说到祛湿的中药 , 估计很多人都知道 , 最常用的祛湿中药里面肯定有薏苡仁 , 不过薏苡仁具有凉性 , 虽然善于将湿热祛除 , 但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来说 , 在使用之前最好炒一下 , 缓解其中的寒凉药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