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第一书记带领民族村走上“逆袭”路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改善乡村环境 , 新增就业岗位 , 组织“卖菜联盟”……
这位第一书记带领民族村走上“逆袭”路
这位第一书记带领民族村走上“逆袭”路
文章图片
徐鹏飞(右)
63岁的杨青会是新民市兴隆堡镇老什牛村村民 , 她每天都会带着5岁的小孙子去村部 , 或在电子阅览室看电影 , 或到活动室和姐妹们一起跳民族舞蹈 , 或到健身房锻炼身体;她的小孙子和小朋友们则一起听志愿者讲故事、做手工、学绘画、玩航模……祖孙俩各得其乐 。 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 , 杨青会很感慨 , “过去村部门窗透风 , 除了老旧破损图书 , 啥都没有 。 可自打徐书记来了后 , 不仅翻新了村部 , 还建起了党群服务中心 , 夏天空调 , 冬天暖气 , 电脑、乐器、音箱、健身器材和科普模型、画板玩具啥都有 。 村里经常举办各类活动 , 这可比天天窝在家里打扑克、打麻将有意思多了 。 ”
杨青会提到的“徐书记”便是老什牛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徐鹏飞 。 2019年 , 徐鹏飞来到老什牛村任第一书记 , “我要多为各族村民办实事 , 用为民服务的初心团结民心 , 让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 ”徐鹏飞说这就是自己的任职初衷 。
驻村第一事畅通村支部“血液循环”
老什牛村位于新民市东部 , 村内满族、锡伯族、蒙古族、朝鲜族占总人口55% , 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村 。 3年前 , 老什牛村基础设施差 , 全村路灯只有十几盏 , 人均耕地仅2.5亩 , 是全镇最少的 , 但低保、重度残疾人数量却是全镇最多的 。
2019年 , 之前在沈阳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从事多年民族工作的徐鹏飞被派驻到了老什牛村 。 徐鹏飞告诉采访人员:“我来自内蒙古 , 之所以主动申请驻村 , 就是想农村天地广阔 , 可以为百姓干点实事 。 ”曾经 , 老什牛村是党建软弱涣散村 , 党员多数都在60岁以上 , 村集体负债300多万元 。 徐鹏飞深知 , 驻村第一书记首要职责就是抓党建 , 只有打造一支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的党员队伍 , 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发挥出来 。 为此 , 他下大力气“育苗” , 在村里的致富能手、青年农民中培养和发展党员 。 经过他的悉心培养和持续努力 , 老什牛村新发展了9名青年党员、23名入党积极分子 , 村支部的“血液循环”开始畅通了起来 , 党员干部队伍已经迸发出了新的活力 。
引来“金凤凰”村庄不再“空心化”
入村伊始 , 徐鹏飞深入各族乡亲们中间 , 倾听大家的心声 , 总结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 , 寻求闯出一条发展路径 。 经过实地走访 , 他很快认识到要在完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 , 招商引资 , 解决就业 , 发展特色产业 , 增加农业附加值 。
3年来 , 徐鹏飞先后为老什牛村争取到基础设施项目资金315万元 , 新修硬化路4900米 , 安装太阳能路灯124盏 , 实现道路100%硬化和亮化 , 新建了民族文化广场 。 看着村里的喜人变化 , 满族村民聂福铎感慨道:“这几年村子变化太大了 , 不仅出行更方便 , 生活环境也随之变好 , 路灯全亮了 , 我们心里也跟着亮堂了!”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 , 招商引资也随之顺利开展 。 近年来 , 先后有16家企业在老什牛村投入5100万元 , 形成了以满族黏豆包、火勺、酸菜和朝鲜族米酒、打糕、冷面等食品加工业为龙头 , 轻纺制造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 。 实现新增就业岗位近200个 , 从此村民务工不必再背井离乡、撇家舍业 。 村庄不再“空心化” , 而是更有人气 , 更有生机 , 有了更多欢声笑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