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能否开展全甲格斗?

幼儿园能否开展全甲格斗?
文章图片
近日 , 上海一所幼儿园开展全甲格斗训练引发热议 。 一群小朋友身穿铠甲护具 , 手持泡沫剑、盾牌 , 骑着平衡车对战的场景让很多人感叹 , 认为这种训练不但有利于孩子强身健体 , 还能磨炼他们的意志 , 提升他们的勇气 , 可谓“身心兼修” 。 但也有人质疑幼儿园阶段的小朋友是否适合这种格斗训练 , 会否造成意外伤害的风险 。 还有人担心 , 在舆论关注的压力下 , 园方出于规避麻烦和风险的考虑 , 会不会因此停办相应的训练项目 。
幼儿园能否开展全甲格斗?】体育运动涉及一系列科学规律和知识 , 遵循规律、科学运动才能强身健体、身心两益 , 违背规律、盲目运动不但难以实现强身健体的目标 , 还很容易造成意外伤害 。 鉴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特殊的身心发育状况 , 他们适合什么运动 , 能否开展全甲格斗、可以开展何种强度的全甲格斗、开展此类训练时候又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 就更是严肃的科学问题 , 更应该经过专业的综合评估才能得出结论 。 相关训练也应该在严格遵守综合评估结论、确保孩子们安全的前提条件下适度开展 。
除了针对“幼儿园格斗”就事论事的讨论应该得到重视 , 并以科学论证、专业评估给予解答之外 , 人们对于“体育运动是否安全 , 会否造成人身伤害”的担忧也值得深入讨论辨析 。 在这种担忧的背后 , 其实反映了一种不同程度存在的教育误区 , 那就是有些学校、教师、家长过度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 , 动辄就担心孩子出事、受伤 , 进而对孩子过度保护、因噎废食 , 连基本的、安全的、正常的体育活动、课余户外活动都严加限制 , 甚至一禁了之 。 这种追求“绝对安全”的诉求和态度很可能适得其反 , 最终影响孩子的身心全面健康发育 。
客观地说 , 就像交通事故无法完全根除一样 , 体育运动造成意外伤害的风险也确实难以完全杜绝 。 由于在一些地方 , 学校、教师、家庭、学生 , 各方的职责和责任边界不够明晰 ,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意外受伤后就容易引发纠纷 。 在一些个别案例的示范效应下 , “学生一受伤 , 家长就闹事 , 教师和学校就被追责” , 成为一些学校和教师刻板的心理认知 。 在这种心理暗示下 , 在有些学校和班级的体育课上 , 长跑、跳高、跳远、单双杠等风险较高的项目能不上就不上 , 甚至连体育课都能取消就取消 。 课外活动、户外活动能不组织就不组织 , 甚至一刀切不组织 。 更极端的做法 , 就是课间休息时间都不允许学生离开座位、离开教室 , 出现“下课时间操场空无一人 , 整个校园一片寂静”的怪象 。
跟这些学校和教师相比 , 一些家长的态度也不遑多让 。 在少子化和家庭经济能力、生活水平都大幅提高等现实因素影响下 , 现在的孩子确实获得了更多的关爱和保护 , 得到了更好的成长环境 。 但凡事过犹不及 , 有些家长的关爱和保护都走过了头 。 他们对待孩子“含在嘴里怕化了 , 捧在手里怕凉了” 。 至于体育运动、户外运动、课余活动、集体活动 , 哪怕具有充分的安全保障 , 也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身心状况 , 他们照样畏畏缩缩、顾虑重重 , 能拒就拒、能禁就禁 , 使孩子成为被过度保护的“温室花朵” 。
探索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 , 只有不断探索自然、探索社会、探索人际关系 , 在不断的历练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 孩子才能获得全面的健康成长 。 当然 , 孩子们的身心安全应该得到优先级别的保护 , 而在充分保障安全的前提下 , 体育运动、户外活动一方面可以强身健体 , 另一方面也是孩子探索自我、探索自然、探索社会和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 过度保护、禁止探索显然妨碍孩子的身心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