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拼命挣钱,到拼命“治病”,真的值得吗?

瑞典病理学家FolkeHenschen说过:“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 。 ”公元前430年 , 一场瘟疫席卷古希腊 , 夺走了1/4希腊城邦人的生命;公元165-180年 , 罗马帝国发生黑死病瘟疫 , 导致了1/3的人口死亡;公元700~1050年间是日本史上的“瘟疫时代”;公元846年 , 在入侵法国的诺曼人中间爆发天花 , 诺曼人杀死了所有的病人和看护病人的人;公元1347~1351年 , 中世纪的西欧蔓延黑死病 , 许多地方1/3到1/2的人口都没有了;14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把传染病带到美洲 , 扫掉了美洲土著90%的人口 , 由此引起了大规模黑奴的贩卖;公元1555年 , 墨西哥天花大流行 , 200万人不治而亡 。
由病菌引发的健康问题所带走的生命远比战争多得多 , 不得不说 , 无情地带走一条条鲜活生命的 , 除了战争 , 还有病魔 。 然而在我们肆意地胡吃海喝 , 或者拼命通宵熬夜的时候 , 我们总会遗忘这一点:我们还能做这一切的基础 , 正是因为我们拥有还能承受这些“作”的身体 。
从拼命挣钱,到拼命“治病”,真的值得吗?
文章图片
也许一直以来 , 你都感觉自己的身体没有出现过什么太大的问题 , 发出的最大抗议最多也就是在换季时候感冒打个喷嚏 , 你稍微抱怨一下 , 又轻车熟路地用一片药来镇压 , 心想再不济还能去医院找医生嘛 。
然而 , 没有发生的问题不代表以后也如此 , 未来的变化不能因为模糊而被忽视 。 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 不要真的等到事到临头 , 才发出这样的感慨 , 你要做的 , 应该是“治未病” , 提早进行生命质量管理 。
从拼命挣钱,到拼命“治病”,真的值得吗?
文章图片
“治未病”的概念 , 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 。
《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 不治已乱治未乱 , 此之谓也 。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 乱已成而后治之 , 譬犹渴而穿井 , 斗而铸锥 , 不亦晚乎” 。
从拼命挣钱,到拼命“治病”,真的值得吗?
文章图片
治未病 , 就是通过饮食起居、情志调理、运动等多种措施 , 调理身体阴阳气血等平衡 , 让人体少生病、不生病 。 这体现了我们老祖宗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精髓理论 。
自魏晋起 , 各代医家在早期《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扩充发展 。
古人的康养智慧总是令人惊叹其中之奥妙:最高明的医生要做的不是治病而是预防 。
不可否认的是 , 我们从呱呱坠地到结束人间尘缘 , 在人的一生中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各种不健康的问题可能会逐渐浮现出来 。 而这一过程中 , 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生命质量管理 , 可以减少或者延缓不健康问题的出现 , 减少或者比避免被不健康问题的折磨 , 让自己在生命周期中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 这种“提前预防、提前管理“的健康理念是生命质量管理的核心价值 , 也是和《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
这也是古人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 , 健康的最高境界 , 不是依靠医生治病 , 而是依靠自己防病 。
从拼命挣钱,到拼命“治病”,真的值得吗?
文章图片
一场重大的健康问题便有可能摧毁一个家庭 , 而生命质量管理正是风险防范的预先投资 。 更重要的是 , 生命质量管理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思路——要想拥有健康的体魄 , 我需要调整什么 , 做什么样的努力?
从拼命挣钱,到拼命“治病”,真的值得吗?】其实 , 许多不健康问题产生的主因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