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奥密克戎不等同大号流感!公卫专家提示:摒弃“躺平”心态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8日讯(记者江梦晴)目前 , 国内报告的新冠病毒检测阳性人员多为无症状感染者 。 28日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魏晟教授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当前疫情中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大、传染力极强 , 是造成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的重要传染源 , 奥密克戎不等同于‘大号流感’ , 危害性比流感大很多 。 我们需始终保持警惕、严密防范传播风险 , 要摒弃‘躺平’心态 , 切不能掉以轻心 。 ”
“隐形的危险”有多危险?
不容忽视的传染力
魏晟告诉记者 , 传染病的流行中有一个“冰山现象”:通常在传染病的感染谱上 , 临床表现出典型症状及体征者仅占很少部分 , 但同时往往有较大比例的隐性感染者 。 隐性感染者作为一种“隐形的传染源” , 可能导致疫情在不知不觉中传播 。
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现阳性 , 但无相关临床表现 。 即 , 感染者没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 , 且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 。
“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途径 , 主要还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 ”魏晟指出 , 从本次疫情分析 ,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代际间隔约2天左右 , 有最新研究表明 , 奥秘克戎变异株可以在2分钟左右进入宿主细胞 , 很快在上呼吸道呈现指数复制 , 12~24小时后在感染细胞中释放成熟的病毒颗粒 , 也就是通常说的开始“排毒” , 因此 , 奥密克戎变异株最快不到24小时就能把病毒传染给另一个人 。
因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隐匿性高等特点 , 感染者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不典型 , 感染者可能误认为自己没有感染新冠病毒而出入一些公共场所、乘坐交通工具等 , 有可能会将病毒释放到空气中 , 形成飞沫 , 周围的人通过吸入这种带有病毒的飞沫造成感染 。 同时 , 无症状感染者经过的地方可能会在环境中造成新冠病毒污染 , 而新冠病毒在环境中也可以存活一段时间 , 因此 , 通过接触也有可能感染 , 在人群中造成隐匿性、大范围的传播 , 大大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 。
【大号|奥密克戎不等同大号流感!公卫专家提示:摒弃“躺平”心态】魏晟强调 , 我们还应该看到 , 奥密克戎不等同于“大号流感” 。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比普通流感要高 , 总体病死率也比流感要高 , 特别是老年人群 , 病死率比普通流感高出几十倍 , 80岁以上老年人甚至高出近百倍 。 特别是奥密克戎的极强的传染性 , 短期内会感染大量的人群 , 一旦造成医疗挤兑 , 会带来严重的死伤 。 因此 , 对奥密克戎的传播 , 我们始终要保持警惕 , 不能掉以轻心 。
防范奥密克戎病毒
摒弃“躺平”心态 , 不能松懈
当下 , 我市的防控重心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 坚持“动态清零”的目标 , 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 ,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奥密克戎变异株危害性 , 要摒弃“躺平”心态 , 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和麻痹 。
魏晟表示 , 防范人群中隐匿的无症状感染者 , 对于健康人群所采取的防范措施来讲 , 没有差异 。 只要坚持出门戴口罩 , 坚持少聚集 , 坚持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 , 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即使有这些无症感染者的存在 , 我们依然可以做好预防 , 远离新冠肺炎病毒 。
“为了尽可能找出潜在感染者 , 短期内多轮次的核酸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 ”魏晟表示 , 只有经过多次检测、全员检测 , 才能第一时间发现无症状感染者 。 广大市民朋友需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 , 务必做到“应检必检” , “应检尽检”才有可能赶得上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速度 , 才能尽快把隐性感染者全部第一时间摸排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