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时可能出现的3个“致癌”坏习惯,早了解早预防

导语:孩子在家里的饮食 , 往往引人关心 。 家长总是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 , 吃得好 , 睡得好 , 身体才能健康 。 但受到一些条件的约束 , 不少孩子只能给老人带 。 这不免会出现溺爱孩子的情况 。 但只是溺爱也就罢了 , 如果和下面这个男孩一样 , 就不好了 。
波波今年7岁了 , 由于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 , 平时和爷爷奶奶住 。 他想吃什么 , 爷爷奶奶都满足 , 长得也是白白胖胖的 。 但最近 , 波波突然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还会出现腹痛腹泻的情况 。 两个老人赶紧带着孩子去医院看看 , 谁知道一查 , 发现了胃癌 。
炒菜时可能出现的3个“致癌”坏习惯,早了解早预防
文章图片
01为什么才7岁的孩子也会出现胃癌?
在和波波的爷爷奶奶交流后 , 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 主要还是在他们的饮食习惯上 。
坏习惯一:长期吃油炸食品
波波平时很喜欢吃油炸食品 , 为了省点钱 , 奶奶就自己在家炸 , 炸完的油就会收好 , 下次接着用 , 不然有些浪费 。 但孩子的肠胃原本就比较脆弱 , 长期吃油炸食品很可能会导致他们的消化功能变差 , 更容易出现疾病 。
再加上每次油炸食品使用的油都会重复利用 。 要知道油脂在反复的高温加热后 , 更容易产生苯并/芘等有害物质 , 时间长了也会更容易引发胃癌 。
炒菜时可能出现的3个“致癌”坏习惯,早了解早预防
文章图片
坏习惯二:食用油错误食用 , 可能是致癌的一大诱因
对波波的奶奶来说 , 给孙子制作油炸食品只是疼爱他 , 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 , 食用油在反复加热后 , 其中的甘油三酯会随着加热的次数不断的被分解 , 游离出来的脂肪酸会持续氧化 , 释放出丙/烯醛 , 这也是一种有致癌倾向的化合物 , 能够增加人体患癌的风险 。
国人需要尽快的纠正“食用油可回收 , 二次利用”的想法 , 并且避免重复使用食用油 , 减少油脂产生氧化 , 变性的风险 , 保护自己的胃部 。
炒菜时可能出现的3个“致癌”坏习惯,早了解早预防
文章图片
除了反复使用食用油外 , 波波的奶奶还有一个习惯 , 炒菜时喜欢等油冒烟了再炒东西 。
坏习惯三:油开始冒烟后炒菜 , 可能产生致癌物
波波奶奶过去做菜时就喜欢在油冒烟后做菜 , 因为当时使用的是粗榨油 , 需要充分加热后才能正常食用 。 但现在食用的大多是精炼油 , 如果还是等到产生油开始冒烟后 , 往往油温已经非常高了 。
这时 , 食用油中原本健康的脂肪酸会不断的被分解 , 产生反式脂肪酸 , 而且还可能产生苯并/芘、杂环/胺类致癌物 。 经常吃这样的油做出来的菜 , 也会增加人体出现胃癌的风险 , 孩子也不例外 。
按道理来说 , 胃癌具有一定的年龄高发特点 , 大多出现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 , 波波的案例其实也是给人们提个醒 。 如果不能做到良好的饮食习惯 , 并且注重保护自己的胃部 , 就算是小孩子也可能出现胃癌 , 甚至因为胃癌威胁生命安全 。
炒菜时可能出现的3个“致癌”坏习惯,早了解早预防
文章图片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 , 除了重复使用食用油和喜欢等到油冒烟后再下锅这两个坏习惯外 , 还有一些常见的厨房“错误” , 或许也会成为国人胃癌高发背后的原因 。
炒菜时可能出现的3个“致癌”坏习惯,早了解早预防】02炒菜时可能出现的3个“致癌”坏习惯 , 你是否在犯?
炒菜后不洗锅接着炒
一些人表示 , 刚炒完青菜的锅 , 往往没什么油星 , 这种情况下洗锅很麻烦 , 还不如直接用 。 但医生想告诉你的是 , 炒完菜的锅需要刷干净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