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只会选择在末世造反,此人凭什么在盛世也敢造反

历史上农民造反或者诸侯争霸 , 都是在乱世末世 。 安禄山则是一个在太平盛世也敢造反的人!他的底气是从哪里来的?
农民造反的原因 , 大都是或者捐税劳役太重 , 或者自然灾害频发生活无着 。 活不下去了 , 只能起来造反 。 或许造反后 , 生活会有所改变 。 诸侯争霸常常也都是在天下大乱的时候 , 这时候诸侯们打着或者匡扶皇室 , 或者造福苍生 , 或者致力太平的口号 , 聚集队伍攻城拔寨 , 割据一方 。
所有人都只会选择在末世造反,此人凭什么在盛世也敢造反】以上两类人造反 , 不但只会在乱世末世 , 而且有充足的理由 。 哪怕这理由是虚饰的 , 但至少拿出来说底气十足 。
但是安禄山这两条都不占 , 他的目的赤裸裸就是一点:当皇帝 。
安禄山凭什么能够实现在太平盛世造反 , 而且还差一点就灭了大唐帝国呢?
安禄山凭的只有两个字:狡诈 。
所有人都只会选择在末世造反,此人凭什么在盛世也敢造反
文章图片
第一 , 靠狡诈 , 安禄山获得身兼三镇节度使 , 手握重兵的目的 。 古代中原汉民族国家和北方少数民族一直有对抗 , 有矛盾 。 因此 , 派大将镇守边关 , 一直是中原国家必做的一件事 。 但是 , 不管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 都不会对边将很放心 , 常常会换人 , 避免边将做大 , 形成危险 。 但是 , 唐玄宗为什么不但没有换安禄山 , 反而还一步步把权力给他加大 , 让他做到三镇节度使呢?靠的就是安禄山的狡诈 。
其实那时候 , 安禄山所对付的契丹和奚族 , 并不是很厉害 , 他们也很少犯唐朝的边关 。 但是 , 要不犯边关 , 那安禄山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 。 所以他经常会故意派军队去屠杀奚族人和契丹人 , 激起他们对唐人的仇恨 , 举兵来犯 。 这样 , 安禄山一下就有用武之地了 。 这也为他的发展军队拥兵自重准备了足够的条件 。
第二 , 靠狡诈 , 他获得了唐玄宗的绝对信任 。 安禄山有一个先天身体优势 , 就是肥 。 肥的人 , 连走路都摇摇摆摆喜感十足 。 在这个身体条件的基础上 , 安禄山还做到了两点:一点就是装憨厚 , 另一点就是表忠心 。 肥的人 , 本来就容易被人觉得比较憨厚(与之相反的是 , 瘦的人则经常容易被人认为诡计多端) , 再加上他还装憨 , 那就是彻底憨厚到家了 。 表忠心 , 也是安禄山绝不忘记使用的一种狡诈 。 因为他无时无刻不忘记对唐玄宗表忠心 , 唐玄宗后来就真的认为 , 凭安禄山那个憨厚的样子 , 忠心是绝对的 。
所有人都只会选择在末世造反,此人凭什么在盛世也敢造反
文章图片
第三 , 靠狡诈 , 他成功引得群臣对他不满 。 他在唐玄宗及杨贵妃面前装憨厚表忠心的同时 , 却多次在群臣面前摆资格拿腔作调 , 惹得群臣对他不满 。 群臣们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说他的不是 。 比如张九龄就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面有逆相”;王忠嗣说安禄山“日后必反”;杨国忠“上前言其悖逆之状” , 就是说杨国忠在唐玄宗面前多次说安禄山有“悖逆之状” 。
有人可能不理解这一点 , 既然众大臣都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有“反相” , 唐玄宗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嘛 。 恰恰相反 。 比如张九龄说的“面有逆相” , 那是从面相上来说 , 并非什么真凭实据 。 唐玄宗还觉得安禄山“面有憨相”呢 。 再比如王忠嗣说的“日后必反” , 那是预言性质的 , 还是没有真凭实据 。 杨国忠说的“悖逆之状”也差不多 。 总之一句话 , 这些人都没有真凭实据就开始上奏 , 这在唐玄宗看来 , 这些人就是嫉妒 , 所以根本不把这些人的话当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