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说 | 腺瘤?肿瘤?带您正确解读肠息肉病理报告

“北平说”开栏语
北平说 | 腺瘤?肿瘤?带您正确解读肠息肉病理报告】脾胃为后天之本 , 气血生化之源 , 故内伤脾胃 , 百病由生 。 脾胃在维持身体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张北平主任医师及消化道早癌中西医结合防治团队将通过本专栏定期推送消化疾病的养生保健及中西医防治知识 , 为您的消化健康保驾护航!欢迎持续关注 。
吴先生今年40岁了 , 最近发现自己的大便总是黏黏腻腻 , 不成形 , 还感觉大便排不净总是有便意 。 平时经常浏览健康资讯的他意识到自己有必要完成一次肠镜检查了 。 于是他来到了广东省中医院内镜中心 , 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肠镜检查 。 这一查 , 还真查出了问题 。 肠镜报告提示:结肠多发息肉;病理报告提示:管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
北平说 | 腺瘤?肿瘤?带您正确解读肠息肉病理报告
文章图片
腺瘤?上皮内瘤变?这些词都是什么意思?虽然看不懂病理报告 , 但报告上这几个词可是让吴先生寝食难安:“腺瘤上皮内瘤变是变成肿瘤了吗?难道我得了肠癌?”吴先生赶紧拿着报告来到了广东省中医院结直肠息肉慢病门诊咨询 , “医生我这个问题是不是很严重啊 , 报告上说的管状腺瘤是肿瘤吗?上皮内瘤变是癌吗?”医生耐心地解释:“这个管状腺瘤 , 虽然有癌变的可能 , 但是几率相对较低 , 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并定期复查肠镜即可 。 因此不必过度恐慌 , 但仍需要重视 。 ”听完医生对肠镜报告及病理报告的专业解读 , 吴先生才算放下了心里的大石头 , 遵从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肠镜 , 并配合中药预防息肉复发 。
【北平说】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检测技术的提高以及健康知识的普及 , 结直肠息肉不少人都不陌生 。 但还是有很多人不清楚结直肠息肉究竟意味着什么 , 尤其是拿到肠息肉病理报告后更加疑惑 , 不知道上面的专业术语是什么意思 。 因此 , 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肠息肉的病理报告 。
(一)腺瘤?上皮内瘤变?
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现息肉 , 为了明确息肉属于哪种类型 , 是否发生癌变 , 医生会将息肉切除后送病理科检验 。 根据病理性质 , 结直肠息肉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 。
北平说 | 腺瘤?肿瘤?带您正确解读肠息肉病理报告
文章图片
1.非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 。 炎性息肉是肠粘膜长期慢性炎症所引起的炎性反应性增生 , 通常较小 , 可随着炎性因素消除而逐渐缩小 。 增生性息肉多发于乙状结肠、直肠区域 , 直径较小 , 表面光滑 , 基底较宽 , 可单发或多发 , 这类息肉通常不发生恶变 。 错构瘤性息肉包括幼年性息肉、P-J息肉等 , 多与炎症长期刺激、经常性腹泻、便秘或者遗传等因素有关 ,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内镜下摘除或手术治疗 。
2.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是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增生的真性肿瘤 , 常见的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无蒂锯齿状病变、传统锯齿状腺瘤等 。 肿瘤性息肉并不是恶性肿瘤 , 而是指这一类息肉具有癌变可能性 , 大多数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癌变而来 。 管状腺瘤癌变风险相对较低 , 而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因上皮细胞凋亡率低 , 生长较快 , 癌变风险较高 。 若肠镜检查发现上述肿瘤性息肉 , 均建议内镜下切除 , 并且定期检查肠镜 。
3.上皮内瘤变:肿瘤性大肠息肉切除后 , 其病理报告常提示上皮内瘤变 , 指的是息肉上皮出现了异型增生 , 分低级别和高级别两种 。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原位癌、粘膜内癌和重度异型增生 ,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轻、中度异型增生 。 对于内镜下活检病理提示腺瘤合并上皮内瘤变 , 无论是低级别还是高级别都建议予内镜下完整切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