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头晕眩晕,走出“晕”的误区( 二 )


而有些晕是急性脑中风 , 忽视了容易致残甚至贻误性命 。 因此在忽视和恐慌之间 , 我们要认知到位 。
认识头晕眩晕,走出“晕”的误区
文章图片
头晕要命吗?
头晕不要命?晕起来真难受 。 是吗?头晕除了难受 , 也有一部分“晕”是要命的病!
在头晕眩晕疾病谱里 , 前庭周围性眩晕的占比为44%—65% , 其中 ,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持续性姿势性感知性头晕、突发性耳聋等相对常见;
前庭中枢性病变 , 多位于脑干和小脑 , 少数见于丘脑、前庭皮质或颅底高颈髓 。 以中枢来源的头晕眩晕诸如脑干和小脑病变 , 在头晕眩晕疾病谱中占7%—12% , 病因以脑梗死最多 , 其次为脑出血、多发性硬化、肿瘤、感染和变性病等 。
根据疾病对身体损害程度 , 我们通常把预后相对较好的外周性眩晕视为良性眩晕 , 把容易致残、危及生命的中枢性眩晕视为恶性眩晕 。
因此 , 头晕眩晕的良恶不是肿瘤的良恶之分 , 而是它的轻重之分 。
晕是个新学问
头晕、眩晕涉及较多科室和专业学科 , 除了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外 , 还涉及老年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眼科、骨科、精神心理科等 。
因而传统的依赖某个专科的诊断路径制约了眩晕疾病的诊断治疗 。 应该从哪里下手看头晕眩晕病人 , 怎样开始头晕眩晕病人的检查?往往是 , 病人就诊无门 , 医生接诊困惑 。
如今 , 眩晕学这一多学科交叉的整合性学科 , 已发展为一个专门学科 , 大多临床医生由于没有系统学习眩晕学 , 对于头晕、眩晕病人的理解 , 仍停留在“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受压”等陈旧观念里 , 甚至仅仅以模糊的“头晕”诊断 , 对症治疗 。 广大人民群众尚缺乏眩晕的基本知识 , 导致有病乱投医 , 导致一些病人也把自己的头晕冠以“颈椎病”“脑供血不足”诊断 , 自行治疗 。
近来 , 头晕眩晕疾病越来越得到重视 。 中华医学会2017年组织更新《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 , 2019年出版《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 2021年中国卒中学会推出《老年人头晕/眩晕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1)》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在头晕眩晕疾病诊断与治疗领域的新发现和新进展 , 特别是将常见的眩晕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进行归纳和推荐 , 值得学习 。
医院建立头晕眩晕多学科协作(MDT)和头晕眩晕专病门诊是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的重要措施 。
头晕怎么办?
1、不要恐慌 , 积极寻求医疗帮助 , 尽早到头晕/眩晕专科就诊 。
2、尝试在医生的引导下分清头晕、头昏、眩晕、不稳等症状;快速进入正确诊治方向 。
3、良性、恶性眩晕并不可怕 , 遵循指南规范治疗是关键 。
4、治疗后定期专科随访 。 随访 , 随访 , 非常重要!
疫情尚未结束 , 防疫不可松懈
来源:武汉汉阳医院
为何24小时就要做一次核酸?原来奥密克戎病毒2分钟可大量复制!
武汉疾控最新提醒 , 事关排队核酸
绷紧疫情防控之弦|社区抗疫一线的“志愿红”
目前23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你还不来吗?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