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即便没有“挟天子”,曹操依旧是北方霸主?

论起三国 , 人们往往会提到三才之说 。
为什么说,即便没有“挟天子”,曹操依旧是北方霸主?
文章图片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 得天时之利、孙权横跨江东六郡 , 历经三世 , 占尽地利之便、刘备仁义 , 得万民归附 , 是为人和 。
正因如此 , 世人往往把曹操的多数成功 , 归结于“挟天子以令诸侯”身上 , 从而忽略了曹操在其他方面上的高超手腕 。
可正史中的曹操 , 只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 而且他能一步步执掌朝政大权 , 最终定鼎北方 , 更多是靠一些集权手段 。
为什么说,即便没有“挟天子”,曹操依旧是北方霸主?
文章图片
在创业过程中 , 曹操最高明的手段 , 莫过于军政互谋 。 利用军功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 然后再利用官职谋取更大的兵权 。 在曹操看来 , 只有先取得足够的兵权 , 才能掌握足够的话语权 。
回顾曹操一生 , 不难发现 , 他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
早年的曹操 , 是镇压黄巾军出身 , 通过几次漂亮的胜仗 , 不仅扭转了宦官后人的恶名 , 更是在军中谋得了不小的职位 。
在天下大乱之后 , 曹操投靠了老大哥袁绍 。 后者将黑山军视作心腹大患 , 曹操便带人前去征讨 , 因此被袁绍表奏为东郡太守 。 曹操二度为东郡太守 , 但结局却是不同 。 在这里 , 曹操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块地盘 。
为什么说,即便没有“挟天子”,曹操依旧是北方霸主?
文章图片
不久之后 , 曹操进攻兖州 , 自立为兖州牧 。 成为一州之主的曹操 , 也总算有了底气 。 恰逢这时 , 献帝东归洛阳 , 曹操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 , 被国舅董承看重 。 在他的授意之下 , 曹操如愿迎归了天子 , 将这张王牌紧握在手中 。
自此之后 , 曹操的人生走向了顺风顺水的道路 。 以军谋政 , 曹操凭借自己麾下赫赫有名的青州军 , 自领司隶校尉和录尚书事 , 逐渐巩固了朝堂中的局势 。
为什么说,即便没有“挟天子”,曹操依旧是北方霸主?】司隶校尉 , 有监察百官以及京畿之地的权力 。 录尚书事 , 则用于外部之人干涉尚书台 。 这是曹操仔细研究过官职 , 给出的一个最优选择 。
为什么说,即便没有“挟天子”,曹操依旧是北方霸主?
文章图片
一方面 , 司隶校尉虽然官职不高 , 但却相当于“纪委”要员 , 对百官有着很高的威慑力 。 再加上 , 曹操自己手握兵权 , 这便让多数朝臣忌惮不已 , 不敢轻易与之敌对 。
另一方面 , 曹操这个军方大佬 , 可以凭借“录尚书事” , 成为汉献帝在朝中的“话事人” , 从而顺利跻身于决策层 , 有了指点江山的机会 。 正是凭借这个身份和地位 , 曹操屡次以汉献帝的名义 , 向外屡屡发动战争 。
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将自己立于大义之地 , 进而转嫁朝臣们的矛盾 , 让朝堂上下一致对外 。
曹操灭吕布、破袁绍、袭荆州、打马超、攻张鲁 , 都是用的相同理由 。
为什么说,即便没有“挟天子”,曹操依旧是北方霸主?
文章图片
更为关键的是 , 曹操每次出战 , 必然有所斩获 。 一旦攻城略地成功 , 曹操班师回城之后的第一件事 , 便是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 这便是通过军功 , 来换取自身地位的提高 。
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 曹操自己获取的军功 , 并没有增强汉代小朝廷的实力和威望 , 反而是一步步养肥了整个曹魏政治集团 。
建安十三年(208年) , 曹操清扫二袁 , 平定北方 , 于同年废除三公 , 自立为丞相 , 自此以后 , 军政大权尽入其手;
建安十六年(211年) , 曹操击败马超 , 平定渭南 , 于不久之后进封魏公 , 开宗立庙 , 又加九锡之礼 , 位极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