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自由”叫居家吃夜宵

本文转自:闽北日报
有一种“自由”叫居家吃夜宵
文章图片
外卖小火锅
有一种“自由”叫居家吃夜宵
文章图片
边看剧 , 边吃夜宵
近年来 ,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以及后疫情时代的影响 , 居家吃夜宵逐渐成为人们生活里一种“被偏爱”的选择 。
10月23日22时 , 夜幕降临 , 山城延平烟火升腾……
场景一:四鹤步行街口
“不好意思 , 这个点我们很忙 , 没时间接受采访 。 ”外卖小哥张先生两步并作三步提着外卖奔向配送车 , 他语速稍快地婉拒了采访人员的采访 , 因为他要赶往杨真堂送餐……随即 , 他匆忙骑车的身影便消失在寂静的街角……
场景二:延城某住户家
女儿们都睡去了 , 谢女士开启了属于自己的“自由”时光 。
白天 , 谢女士围着两个女儿 , 日复一日地接送上下学、做饭、辅导作业……只有等到夜深人静之时 , 才有独享的“时空” 。 她常通过外卖软件订购夜宵 , 有时是一个人 , 有时约上三五个邻居妈妈 , 几个卸去粉黛的中年女性 , 穿着最舒服的睡衣 , 围坐一起 , 来一场味蕾的狂欢 , 自在地交流 , 快哉悠哉 。
便捷的外卖服务让居家吃夜宵更受追捧
美团外卖延平区配送站林站长表示:“延平区夜宵订单量占全天订单量25%左右 , 其占比与正餐量持平 。 ”采访人员连续两晚在21时至凌晨0时 , 蹲点延平区八一路、朝阳路、文体路、江滨路等路段 , 发现道路上骑行的大多是取餐送餐的外卖员 。 林站长进一步解释道 , 这个数据也间接表明 , 点外卖吃夜宵的市民较多 。
“我专门上夜班 , 正常情况下 , 凌晨4点都还有订单嘞 。 ”在八一路一门店等餐的外卖员李先生解释 , 相较于上午 , 晚上的订单更多 , 上夜班会挣得多些 。 同时 , 外卖平台针对夜宵时段推出的优惠以及“即需、即买、即达、即用”的外卖服务等都提升了下单率 , 助推了延平“食”力的繁荣 。 此外 , 美团、饿了么APP分别推出如“神券节”等促销活动也为夜宵经济再添一把火 。 还有延平不少的入网餐饮提供者 , 提供免配送费、延长深夜营业时间等服务 , 为市民提供了更实惠、更多样的外卖夜宵选择 。
据美团发布的《2022城市夜经济食力洞察》报告 , 夜宵时段的餐饮消费近几年呈现稳定增长 , 线上销售金额及订单量分别实现了43.08%和55.17%的复合增长 。 这得益于互联网经济与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 , 也归功于相关配套服务的完善 , 让老百姓想要购买夜宵时触“屏”可及 。
快节奏的生活吃夜宵成为一种解压方式
“我常常加班到深夜 , 有时肚子很饿 , 而回家路上的街边小吃摊都收摊了 , 点夜宵外卖便成为一种习惯 。 ”夜晚 , 穿越延平区剑州大桥时闽江上吹来的夜风伴有寒意 , 回到家中的赵先生吃着热气腾腾的外卖 , 心中泛起的暖意 , 抵消了生活中的疲惫感 。
家住延平区马坑社区的林先生是位“孩子王” , 从小到大朋友不少 。 周末大都在家中与朋友互请夜宵 , 能暂时放下生活的压力与工作的辛劳 。 “我们这群人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工作和孩子了 , 和朋友吃夜宵时觉得自己在享受生活 , 而不是一个被程序设定的机器人 。 ”林先生说 , 与好友吃宵夜是一种常见联系情感的方式 , 不拘泥于吃什么 , 不纠结去谁家 , 也不设定谈什么 , 只要下班后能安顿好家中琐事 , 聚在一起就是一种“自由” , 一种放松 。
温馨提示
夜宵适量留意外卖包装
有关数据显示 , 近一个月 , 烧烤、炸鸡、奶茶成为延平区夜宵时间订单量前三的食物品类 。 这些食物都是高盐、高脂、高糖的典型代表 。 南平市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陈繁说 , “不建议食用高热量的食物作为夜宵 。 这些食物偶尔吃一次并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 , 但是如果长期食用 , 就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