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消费成为主流 白酒行业分化或加剧( 二 )


国海证券报告显示 , 外资流出和市场情绪等外部因素导致白酒板块回调 , 但白酒行业基本面还是稳健的 。 实际上 , 从白酒上市公司三季报来看 , 大多数酒企保持高速增长 , 这充分体现了白酒行业的韧性 。
放眼未来 , 国海证券认为 , 白酒行业的基本面依然稳固:一是因为行业延续价格升级趋势 , 较好对冲了销量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是酱酒热退潮 , 头部酒企将持续受益于市场集中度提高的趋势 。
塑造良好产业生态
近年来 , 白酒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市场化、专业化及细分化 。 随着消费升级的逐渐深化 , 对白酒企业的品牌、技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 名优白酒企业强者恒强的明显态势 , 市场呈现出向名优酒、名优品牌和核心产品集中化的趋势 。
2021年 , 国务院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 明确指出“整合白酒主产区优质资源 , 壮大健康食品、精品服饰、特色轻工等产业 , 培育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 。
今年以来 , 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提出 , “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 , 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财政部印发的《支持贵州加快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奋力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实施方案》也提出 , “优先支持贵州开展白酒企业营销体制改革”;工信部印发的《关于加快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 “鼓励白酒企业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国外消费群体发展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低度化白酒产品” 。
10月31日 , 中国酒业协会联合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古井贡酒等白酒龙头企业发声 , 提出中国白酒产业是充分市场化的长周期产业 , 呼吁广大投资者及消费者 , 可以站在更长时间轴上 , 以历史的眼光和产业发展长周期思维 , 理性看待资本市场变化 , 客观分析产业发展态势 , 合理调整基本投资策略 , 共同塑造良好产业生态 。
蔡学飞表示 , 白酒上市公司三季报反映出我国白酒行业分化趋势加剧 , 正在快速进入以文化和产区为代表的品质消费时代 。 未来 , 我国白酒行业会继续保持结构性增长 , 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 , 整体正向发展是大势所趋 。
链接
白酒行业多项新规
引领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 , 白酒市场迎来了多项新规的颁布及实施 。 《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国家标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 , 使白酒市场上很多新概念酒品得以规范 。 浓香型和清香型白酒新国标的相继公布和实施 , 拓宽了消费者对白酒香味的需求 , 引导两种香型白酒更加规范和高质量发展 。 《白酒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规范》行业标准的正式发布 , 明确了白酒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具体内容 。
新国标修订白酒的定义为:“以粮谷为主要原料 , 以大曲、小曲麸曲、酶制剂及酵母等为糖化发酵剂 , 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蒸馏酒 。 ”新国标明确白酒不得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 , 同时 , 调香白酒被剔除出白酒行列 , 重新定义为配制酒 。
据了解 , 我国《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于1994年首次发布 , 并于2008年第一次修订并实施 。 该标准在规范白酒市场秩序、保护传统、促进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目前 , 白酒的酿造技术和工艺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和优化 , 此次白酒新国标的实施顺应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
针对新国标的实施 , 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甘权表示 , 作为酒业品质升级、产品创新和产业进步的基础 , 标准体系建设对酿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 新国标对白酒、调香白酒等做出了清晰界定 , 对于外源食用酒精和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做出了明确规定 , 这对带动国内白酒行业的品质提升、规范白酒企业的生产经营有着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