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生物耐药?生活中如何预防?专家解答

近日 ,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国家药监局等13部门联合印发《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称为《行动计划》) , 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施策的原则 , 聚焦微生物耐药存在的突出问题 , 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 , 有效控制人类和动物源主要病原微生物耐药形势 。
从首个抗生素“青霉素”被应用于临床以来 , 抗微生物药物被广泛应用在医疗等领域 。 然而 , 微生物耐药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 。 近年来 , 微生物耐药现象多发 , 长此以往 , 有可能使人类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 。 究竟什么是微生物耐药?为什么会出现微生物耐药?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
什么是微生物耐药?为何会产生?
首先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微生物耐药?又为什么会出现微生物耐药呢?
抗微生物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 。 从首个抗生素“青霉素”被应用于临床以来 , 抗微生物药物被广泛应用在医疗机构、环境治理、畜牧水产养殖等领域 。 微生物耐药就是既往可以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抗微生物药物 , 不再有效或者药效减弱 。 这样一来 , 本可以治愈的疾病 , 就会变得难以治愈 。 微生物耐药是一种自然现象 , 它是微生物保护自己不被自然界中的抗微生物物质杀死的本领 , 但是药物使用不当可促使微生物耐药加快发生 。
什么是微生物耐药?生活中如何预防?专家解答
文章图片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郑波:国外的很多研究显示 , 用了抗菌药物以后 , 集约化养殖的时候 , 家禽家畜的生病率会减少 , 产肉率会增加 , 但是后来发现动物大量应用抗菌药物以后 , 就会产生耐药 。
什么是微生物耐药?生活中如何预防?专家解答】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有哪些行动计划?
到2025年 , 应对微生物耐药我国又有哪些具体目标?
《行动计划》要求 , 降低医疗机构内耐药菌感染发生率 , 加强医疗废物源头分类 。 加强水、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 , 预防和减少社区获得性感染 。 加强养殖场、屠宰场、食品生产车间等场所卫生管理 , 预防动物疫病 , 保障食品安全 。 加强制药企业生产废水、养殖业和食品生产废水等规范处理 。 开展水环境中抗微生物药物监测试点 。 进一步加强感染病相关疫苗的接种工作 , 减少感染病发病率 , 降低抗微生物药物使用需求 。 完善抗微生物药物临床监测系统 。 建立健全微生物耐药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制度 。
加强微生物耐药防控的科技研发 。 推动新型抗微生物药物、诊断工具、疫苗、抗微生物药物替代品等研发与转化应用 。 重点加强孕产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适用抗微生物药物的研发 , 进一步加强中成药等可替代抗微生物药物的研发 。 支持开展微生物耐药分子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和传播机制研究 , 及时掌握我国不同地区、人群、医疗机构、动物、环境等微生物耐药流行病学特点及发展趋势 。
全球公共健康领域是否也面临微生物耐药?
微生物耐药是全球公共健康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 , 也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世界性问题 。
世界卫生组织多年来呼吁各国重视微生物耐药问题 , 联合国大会、世界卫生大会、G20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多次研究讨论微生物耐药问题 。
2016年 , 为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全球行动计划》 , 我国多个部门联合印发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 , 在国家层面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应对细菌耐药 , 取得了积极成效 。 但部分常见微生物耐药问题仍在加剧 , 地区和机构之间耐药防控水平仍存在差异 , 微生物耐药形势依然严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