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盖碗泡白毫银针,投入多少茶叶才算合适?3克、5克,还是8克?( 二 )


即便是老手 , 天天喝茶 , 经验丰富 , 但仅仅是凭感觉投茶 , 还是无法做到机器那般精准 。
说实话 , 多一个称茶的步骤 , 也不算麻烦 。
一把小巧的家庭克秤 , 价格不贵 , 更不占空间 。
短短几秒钟 , 在最恰当的茶水比例下 , 便能泡出一款白茶的最佳风味 。
同时 , 还能为自己增添些仪式感和趣味性 , 何乐而不为呢?

《3》
恰好前几天 , 有茶友来聊天 。
提起投茶量 。
他说 , 在村姑陈的文章里 , 看到我们平时喝白茶 , 一律是称重5克 。
他忽然醍醐灌顶 , 原来讲究的喝茶方式 , 是要用克秤的 。
难怪自己泡出来的茶汤 , 有时候浓 , 有时候淡 , 从来都是凭运气 。
之后 , 照着我们的方法 , 用110毫升的盖碗 , 投了5克的白毫银针 。
果不其然 , 喝了一段时间以后 , 觉得茶汤的滋味稳定了不少 。
但是 , 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
那就是 , 茶友泡出来的白毫银针 , 和村姑陈文章里所描述的味道 , 有出入 。

刚开始想着 , 或许是这位茶友 , 以往的喝茶口味比较重 。
相对口味更清鲜爽口的白毫银针 , 还喝不习惯 , 所以也没多想 。
但仍然很好奇 , 对方泡的白毫银针 , 到底是什么味道?
茶友简单描述了一下 , 说 , 香气有点淡 , 汤水也偏薄 , 投5克似乎有点不够 , 能不能加到8克?
就像炒菜 , 味道淡了 , 加点盐和味精就好了 。
再不济 , 加些其它调味料 , 味道也会慢慢好起来 。
然而 , 新鲜的食材 , 吃的就是原汁原味 。
正如那句话 , 高端的食材 , 往往只需要经过最简单的烹饪方式 。
工艺简朴的白茶 , 若是品质优秀 , 也压根不需要增加投茶量 , 更不需要额外添加辅料 。
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总结 , 110毫升的标准盖碗 , 投5克白毫银针干茶 , 味道浓淡适宜 。

《4》
回过头来说 , 为什么有的白茶要放到8克才有味道?
原因很简单 , 品质不行 。
打个比方 , 一款内含物质丰富的好白茶 , 它体内的养分有90% 。
那么在冲泡的时候 , 这些物质会大量释放出来 , 瞬间充盈茶汤 。
泡出来的汤水 , 又稠又滑又润 。
别看5克虽然少 , 但全都是精华 , 喝起来自然不觉得淡 。
反观 , 一款内含物质匮乏的白茶 , 体内的养分只有50% 。
按照正常的茶水比例冲泡 , 必然是香气寡淡 , 汤水薄弱 。

养分不足 , 只好投茶量来凑了 。
增加了投茶量 , 茶汤里的内含物质直线上升 , 相比之下 , 就变得正常了许多 。
香气浓了 , 汤感也厚了 。
当然 , 劣质茶无论怎么泡 , 也还是比不上好茶泡出来的味道 。
只不过 , 没有对比 , 就没有真相 。
新茶友没有尝过好的白毫银针是什么滋味 , 便难以分辨出面前这款茶的好坏 。
很多人觉得 , 白毫银针贵 。
因为产量低 , 采摘制作的难度也大 , 物以稀为贵 , 价格高是常态 。

不过 , 好的白茶 , 更省茶 。
一次5克 , 耐泡度极佳 , 能泡到七八冲 , 甚至十冲以上 。
基本上 , 能满足一整天的喝茶需求 。
而劣质的白茶 , 虽然便宜 , 但耐泡度差 。
喝个三四冲 , 味道淡了 , 就得换茶了 , 损耗大 。
这样换算下来 , 高品质的白茶 , 香气馥郁 , 滋味淳和 , 汤感饱满 ,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贵了 。
不过 , 一分钱一分货 , 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
只要身心愉悦 , 补益身体 , 比喝伤心又伤身的劣质茶 , 强上一万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