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变“粮”田 旧村变景区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荒地变“粮”田旧村变景区
清新深化“三块地”改革 , 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
荒地变“粮”田 旧村变景区
文章图片
越来越多“沉睡的资产”正被盘活 , 焕发出的全新活力 。 黄振兴摄
“我们眼前的这块荒地 , 半年以后 , 就会建起小桥流水、景观瀑布 。 ”在清新区浸潭镇六甲洞村委会彭屋村“三块地”改革民宿项目建设现场 , 六甲洞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邹瑞文说 。
自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以来 , 清新区蹄疾步稳推进“三块地”改革各项工作 , 以“点土成金”的运筹帷幄 , 推动荒地成“粮”田、旧村变景区……越来越多“沉睡的资产”正被盘活 , 焕发出的全新活力 , 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
动起来
提高承包地“双效益”
金黄的稻浪翻滚 , 收割机来回穿梭 , 这里是石潭镇清远市丝苗米产业示范基地 , 连片1000多亩丝苗米迎来收成 。
在过去 , 这些地块细碎分散 , 多由小户分散种植 , 机械化程度不高 , 或小规模进行流转 , 难以打造区域统一的名优农产品 , 更有甚者任其荒芜 。
“三块地”改革的春风吹起 , 让平静无波的沉稳局面开始有了变化 。
清新区通过整合细碎土地 , 进一步提高土地连片程度 , 提升了土地价值 , 方便了土地流转 , 进一步推动了适度规模经营 。 一方面 , 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通过大力推广“公司+农户”等模式 , 促进土地向新型农业主体集中流转 , 区内土地流转率达41%;另一方面 , 着力开展耕地整合整治工作 , 通过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 , 开展耕地整合整治 , 目前全区共整合土地约27万多亩 , 有效地促进了粮食生产安全的保障工作 。 数据统计 , 今年清新全区共完成18.45万亩春种粮食和20.17万亩夏种粮食 , 超额完成既定的粮食生产任务 。
“‘三块地’改革为乡村产业发展增强了用地保障能力 , 也激发了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热情 。 ”清新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三块地”改革推动资本发展需求与农村发展需求两相匹配 , 促进了城乡要素的有效流动 , 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
今年上半年 , 石潭镇成功引进农昌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户 , 通过加强流转土地经营权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 实行科学耕种、规模生产 , 提升了土地产能 。 联滘等村委会的部分村小组今年通过召开股份成员大会 , 表决同意流转出租土地合计约2000亩 , 由农昌公司租赁打造清远市丝苗米产业示范基地 。 如今千亩金黄稻谷飘香 , 昔日荒地变良田、成“粮”田的美好愿景终于写进了现实 。
新起来
推进宅基地改革
“你们帮我拍下来 。 ”尘土随着机器轰鸣飞扬在半空 。
站在浸潭镇六甲洞村委会彭屋村“三块地”改革民宿项目建设现场 , 邹瑞文充满期待 , 他说 , 这一刻应该被记录、被记住 , “我们眼前的这块荒地 , 半年以后 , 就会建起小桥流水、景观瀑布 。 ”
六甲洞村下迳组是清新区乃至清远市“三块地”改革的先行先试者 。 早在2021年 , 下迳组已在全市范围实现“五个率先”(即“股份经济合作社挂牌”“颁发股权证”“成立土地合作部”“发放土地经营权流转证”“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发放”) 。 集体、村民共同受益 , 集体年收入从2016年的2.3万元提高到2021年的超500万元 , 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380元提高到2.3万元 。
借鉴下迳组盘活宅基地的成功经验 , 彭屋村在征得全村村民同意的基础上 , 也着手推进“三块地”改革 。 以村集体为主体 , 把包括60间旧屋、3亩宅基地在内的旧村进行整体改造 , 打造精品汤泉民宿 ,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