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伪健康”食品 先看看配料表

本文转自:羊城晚报
“双十一”大采购来了——
吃“伪健康”食品
先看看配料表
吃“伪健康”食品 先看看配料表
文章图片
蔬菜干图/视觉中国
□薛庆鑫
“双十一”前奏已过 , 正日子即将到来 , 相信很多人都在“憋大招” , 购物车里都堆满了各种“好东西” 。 然而 , 促销活动力度越大 , 交智商税的风险也越高 。
比如 , 未成年人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 日常饮食应该秉承“营养全面均衡、来源可靠安全”的原则 。 健康饮食专家特别为爱吃零食的你“拔草”4种“伪健康”食品 。 因为它们要么是糖分、盐分超标 , 要么就是根本不能提供每日所需营养 , 如果经常吃 , 还会影响未成年人的饮食习惯 , 所以建议家长们将它们排除在孩子们的餐桌和日常饮食列表之外 。
要想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 完全可以在均衡膳食的基础上 , 适度补充牛奶、新鲜蔬果、坚果 , 其他零食还是少吃为好 。
含“乳”饮料一瓶下肚=吃了四颗方糖
多数家长们都以为 , 酸酸乳这一类含“乳”饮料很健康 , 毕竟有个“乳”字 , 也是有营养的 , 相当于给孩子补钙了 。 但事实上 , 一盒饮料喝下去 , 可能相当于给孩子喝了16g糖——折合成方糖 , 大约就是4块的量 。 如果家长知道这是在让孩子一次吃下4块方糖 , 相信没人会同意 。
吃“伪健康”食品 先看看配料表】根据国家要求 , 配料表的顺序必须要由多到少地记录 , 仔细看 , 一些含乳饮料的配料表中 , 排在第一位的其实是水 , 而且还添加了果葡糖浆和白砂糖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 , 每天添加糖的摄入最好在25g以下 。 如果孩子经常喝这种含乳饮料 , 糖的摄入量很容易就超标了 。
未成年人对于添加糖的摄入过多 , 会对身心健康带来很多直接、间接的害处:1.增加龋齿风险;2.不仅本身热量高 , 还会刺激食欲 , 吃得更多 , 诱发肥胖;3.引起血糖升高 , 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4.经常喝甜饮料会拒绝喝白开水;5.偏爱甜零食 , 影响吃正餐 , 导致营养不良 。
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 , 高糖含乳饮料还是建议尽量少喝为妙 。
话梅吃一袋=摄入9.5g盐
很多家长觉得 , 蜜饯果干是由天然水果加工而成 , 口感酸酸甜甜 , 还能给孩子补充一些营养 。 其实这一类食品 , 加工的过程中会加入大量的糖和盐 。 由于口感上的酸甜感更突出 , 吃不出来明显的咸味 , 但其中的含盐量可真不低 。
从配料表中即可以看到 , 话梅的食用盐可没少加 。 而1g盐等于400mg钠 , 如果一款零食的营养成分表中钠的含量是3171mg/100g , 用这个钠的数值除以400 , 就可以得出盐的含量大约是7.9g 。 按照一包话梅净含量120g计算 , 全部吃光 , 就等于摄入了9.5g的盐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 , 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g , 也就是一啤酒瓶盖(去掉里面的胶垫)的量 。 一包话梅吃完 , 别说是孩子 , 就算是对于成人来说 , 当天的盐摄入量也超标了 。 这类食物如果经常给孩子吃 , 不仅对健康没好处 , 还会影响到他们的饮食习惯:经常吃这些又咸又甜的重口味食物 , 就会对清淡的食物和天然食物不感兴趣 , 导致孩子偏食、挑食、营养不良 。 时间长了 , 还会增加成年以后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
另外 , 过多钠的摄入 , 也会导致孩子体内钙的大量流失 , 出现缺钙 , 影响骨骼发育 , 甚至会增加成年以后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
蔬菜干缺乏水溶性维生素不能代替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