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7年打造出“猕猴桃之乡”

本文转自:春城晚报
“80后”苟玉琼
用7年打造出“猕猴桃之乡”
用7年打造出“猕猴桃之乡”
文章图片
喜摘硕果
用7年打造出“猕猴桃之乡”】无偿为脱贫户、残疾户提供猕猴桃种苗;安排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在基地就业;带动当地120多户农户种植红心猕猴桃近500亩……7年前 , 苟玉琼在玉溪市江川区雄关乡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猕猴桃 , 在她的带动下 , 猕猴桃成片种植 。 如今 , 雄关猕猴桃小有名气 , 成了玉溪乡村振兴的一张新名片 。 产业的发展 , 让群众致富有了盼头 , 很多群众靠种植猕猴桃过上了好日子 。
在雄关乡群众眼里 , “80后”的苟玉琼很能干 。 苟玉琼原本在玉溪一家物业公司工作 , 她爱吃猕猴桃 , 一次购买猕猴桃时 , 她从售价10元一个的四川红心猕猴桃中发现了商机 。 她上网查找了猕猴桃种植的相关知识 , 并到四川广元实地考察当地猕猴桃种植情况 。
在朋友的介绍下 , 苟玉琼来到雄关乡窑房村委会老木头山 , 测量了老木头山的海拔 , 并将这里的土壤带到了检测机构进行分析 , 得到的结论是这里的海拔、土壤都非常适合种植猕猴桃 。 2015年 , 她以每年1100元/亩的标准流转了当地76户农户的缓坡山地300亩 , 引进红阳猕猴桃在当地种植 。
2018年 , 苟玉琼种植的第一批猕猴桃进入挂果期 , 让她惊喜的是 , 这批果子的甜度达到了25.3%(同一品种的猕猴桃甜度一般在20%以内) 。 但该批果子果型不好、果子小 , 不好销售 , 苟玉琼便直接在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销售 ,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 , 很多人主动加她的微信收购 , 很快 , 当年产出的近6吨猕猴桃就销售一空 。 看到大家对基地生产出来的猕猴桃的认可 , 她种植猕猴桃的信心更足了 。
之后的日子里 , 苟玉琼一头扎进了猕猴桃种植技术的学习中 , 在种植、防虫上 , 她均采用绿色生态的管理办法 , 并为自己的猕猴桃注册了“雄关骄阳”品牌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2019年 , 基地里的猕猴桃个头大了、果型也更好了 , 且取得了国家级绿色食品A级认证 。 雄关乡猕猴桃的成熟时间为8月中下旬至中秋节 , 苟玉琼将刚采摘的猕猴桃大果挑选出来进行礼盒包装 , 很受市场欢迎 , 当年商品果售价高达每公斤50元 , 供不应求 。
在苟玉琼的带动下 , 当地村民逐渐加入了种植猕猴桃的队伍 。 2019年 , 苟玉琼发起成立了玉溪市江川区雄关骄阳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 , 合作社拥有社员251户 , 2021年实现产值1120.8万元 , 吸纳当地妇女群众256人就业 , 村民们的年收入由原来的1.32万元增加到了2.8万元 。
随着“雄关骄阳”猕猴桃名气越来越大 , 很多外地的客商纷纷找到她 , 订购猕猴桃到省外销售 。 “现在我们的猕猴桃 , 70%是销往北京、上海、浙江等地 , 30%在省内销售 。 ”苟玉琼说 , 现在合作社的种植面积已有500多亩 , 随着猕猴桃逐渐进入丰产期 , 单产可达600千克至1500千克 , 亩产值达3万元以上 。 她计划用3至5年时间 , 将雄关乡的猕猴桃发展到2000亩 , 努力打造一流的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 。
本报采访人员李春丽文江川区融媒体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