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熊秀旺:做好建制村通客车工作 为打赢交通脱贫攻坚战当好先行

本文转自:人民网
南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熊秀旺:做好建制村通客车工作 为打赢交通脱贫攻坚战当好先行
文章图片
南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熊秀旺:做好建制村通客车工作 为打赢交通脱贫攻坚战当好先行】南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熊秀旺做客人民网福建演播室 。 人民网兰志飞摄
主持人:各位网友 , 大家好!这是由福建省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和人民网福建频道联合推出的“我和我的运输”主题系列访谈 , 我是郑窈 。 今天邀请到我们演播室的嘉宾是南平市交通运输局熊秀旺副局长 , 欢迎您!
熊秀旺:主持人好 , 大家好!
主持人:为深入贯彻落实好“四好农村路”建设 , 福建全省交通运输部门进一步巩固建制村通客车成果 , 持续增强农村客运服务吸引力 , 提升农村公路运输服务品质 , 提高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 , 南平成效居全省前列 。 请您先向广大网友介绍一下南平的具体情况 。
熊秀旺:好的 。 2017年以来 , 我市交通部门按照省厅、省中心的决策部署 , 服务福建省脱贫攻坚大局 , 先试先行 , 积极探索 , 扎实推进建制村通客车工作 。 2020年春节前全市10个县(市、区)、115个乡镇 , 1634个建制村全部通客车 , 通车率达100% , 邵武市、顺昌县、松溪县、政和县被评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 其中松溪县在2019年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 政和花桥综合运输服务站成为福建省首批示范点 。
结合南平贫困山区实际 , 我市通过现有农村客运班线(公交) , 推进169个开通墟日班车或周末班车;对客源较少的建制村 , 采取以乡带村、干支互补、冷热线搭配的模式 , 让63个建制村实现农村客运片区经营;结合山区村民出行特点 , 采取“一村一策”的方式 , 开通41条个性化农村定制客运班线 。 同时 , 我市还建设48个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 , 为建制村通车提供有效中转 。 截至目前 , 全市方便快捷的农村客运网络已基本形成 , 交通综合效益逐步显现 , 为闽北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主持人:南平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位于全省前列 , 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
熊秀旺:我市交通部门迅速转变思维方式 , 积极以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为契机 , 加快推动交通与旅游跨行业、跨部门的深度融合 。 主要采取两种模式 。
第一 , “站旅融合”模式创新模式 。 我市从项目选址开始 , 就明确实行“以游养站、站旅结合”的经营策略 , 明确定位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作为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的重要配套要素 , 并进行规划设计 。 面对当前游客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出游需求 , 强化服务站休闲、娱乐、信息和地方特色农产品售卖等方面的服务功能 , 设置停车位、充电桩等设施 , 最大化发挥出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一站多能”的市场效益 。 例如 , 邵武市启动建设的5个综合运输服务站 , 选址位于和平古镇、天成奇峡、4A级景区及樱花基地等热门景区附近 , 政和花桥综合运输服务站位于洞宫山景区旁 , 建阳黄坑镇综合运输服务站位于黄坑大竹岚景区附近 , 浦城盘亭综合运输服务站位于浮盖山风景区旁 。 2019年9月27-29日 , 南平市第二届旅发大会期间 , 全市乡镇运输服务站共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 。
第二 , “站销融合”功能多样 。 我市按照“多站合一、一站多能”的建设思路 , 在补齐服务短板、培养推动市场效益方面狠下功夫 , 注重因地制宜 。 充分挖掘当地农业及历史文化资源 , 将地方元素与交通客、货运功能深度融合 ,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镇新地标 。 例如 , 建阳小湖镇充分挖掘本地桔柚、板栗等农业特色 , 在服务站内设置农副产品展示区 。 建阳黄坑镇竹筷畅销国内外 , 在站内设置箸博物馆 。 同时服务站选址位于黄坑集镇南入口朱子文化公园旁 , 将朱子文化与交通功能相融合 , 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和新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