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十四五”期间梅县区将建成“城乡15分钟体育健身圈”( 二 )


“目前 , 梅县区体育公园和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已立项 , 争取在‘十四五’时期建成 , 规划建设游泳馆、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健身场地及相关配套设施 。 ”梅县区体育局局长叶柳华表示 , 项目建成后 , 将大大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 更好地满足市民朋友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 。
体教融合
夯实青少年全面发展基础
带球、传球、射门……下午4时30分 , 梅县区业余体校的小球员们便开始活跃在球场 。 另一头 , 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特长生也正在教练的带领下开展训练 。
“我们从各个乡镇学校选拔一些体育特长生 , 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 , 向上输送人才 。 ”梅县区业余体校副校长张良华介绍 , 特长生们在结束文化课的学习后 , 才开始日常训练 , 让体育特长生做到文化课程学习和竞技水平训练“两不误” 。
“从一年级开始就跟着教练在这里训练 , 球技在慢慢变好 。 我的目标是先去市体校 , 再争取进入省体校 。 ”足球学员陈嘉瑜表示 。
梅州:“十四五”期间梅县区将建成“城乡15分钟体育健身圈”
文章图片
近年来 , 梅县区业余体校持续开展“抓思想、抓读书、抓训练”的青苗青训工作 , 在充分发挥体育育人功能基础上 , 积极培养竞技人才 , 目前已基本建立起足球运动员培养、输送省市体校、俱乐部、本科院校的良性通道 , 向省、市、俱乐部输送运动员共90人 。
梅县区业余体校是梅县区深入推进“体教融合”的代表学校之一 , 今年该校开展了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拳击、高尔夫、跆拳道等14个项目 。
“在培育体育后备人才方面 , 梅县区结合自身特色 , 重点推进校园足球运动 , 努力推动体育与教育、健康全面融合 。 ”梅县区教育局体卫股股长刘江粦介绍 。
据统计 , 梅县区有全国足球传统项目学校3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5所、广东省校园足球推广学校28所、梅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5所;有男子足球网点学校28所、女子足球训练网点学校8所 , 在网点学校带动下有53所中小学校成立了足球队;有校园足球场72块;有体育学科教师300人 , 其中足球教练106人;从2005年起连续举办了全区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18届 , 参与校园足球联赛的学校达100% 。
这组数据足以看出梅县区发展校园足球的力度之大 。 在此基础上 , 一大批足球苗子在校园内茁壮成长 , 走向各地 。
通过以赛为媒、选才育才方式 , 近年来 , 梅县区向上一级运动队输送了一批优秀足球人才 。 与此同时 , 积极健康、朝气蓬勃的校园运动氛围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 , 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
梅州:“十四五”期间梅县区将建成“城乡15分钟体育健身圈”
文章图片
梅花山森林公园一角 , 市民正在进行乒乓球运动
多方协作
各类体育社会团体蓬勃发展
“运动是健康的源泉 , 我坚持打乒乓球 , 十几年来连感冒都少有 。 ”梅县区乒乓球协会会长侯瑞平每天下午4时 , 准会出现在梅县区文体中心运动 。
因为热爱打乒乓球 , 三年前他组织成立了梅县区乒乓球协会 。 在梅县区体育局的指导下 , 如今协会不断发展壮大 。 “老、中、青、少 , 各个年龄层次的都有 , 每天下午很主动来锻炼的 , 跟他们在一起打球 , 感觉自己还很年轻 。 ”侯瑞平说 。
梅州:“十四五”期间梅县区将建成“城乡15分钟体育健身圈”
文章图片
这些年来 , 梅县区体育社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据统计 , 目前梅县区成立了强民体育会、足球协会(1个区级、19个镇级)、乒乓球协会、篮球协会、信鸽协会、太极拳协会、自行车协会、台球协会、篮球俱乐部等各类体育协会 , 通过这些社团组织的辐射带动 , 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众体育工作的网络 , 有效促进了该区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