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十四五”期间梅县区将建成“城乡15分钟体育健身圈”

“现在随处都能看到健身器材 , 到处都能见到运动的人 。 ”梅县区的陈女士发现 , 这几年 , 城乡的健身设施不知不觉变多了 , 无论早晨、傍晚 , 城区、乡村 , 锻炼的人越来越多 。
全民健身热潮兴起 , 折射出的是梅县区群众的健康意识更强了、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也愈发强烈 。
民有所需、政有所为 。 近年来 , 梅县区通过补足公共健身设施短板、举办体育赛事、实施体育特色教育、强化健身指导等多举措 , 引导市民积极投身于健身运动 , 目前已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格局 ,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
《梅县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提出 , “十四五”期间 , 梅县区将建成“城乡15分钟体育健身圈” , 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体育惠民工程将逐步实施 , 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健身需求 。
因地制宜
不断完善公共健身设施
崭新的健身器械、干净的篮球场……下午时分 , 走进位于梅县区程江镇周塘村琮芳庐前的健身广场 , 不少村民正在锻炼身体 。
“以前这里是村民种果树的地方 , 夏天蚊子特别多 , 现在变成小广场 , 我不仅能在家门口健身 , 蚊香也很少用了 。 ”村民钟姨细数着广场建好后的好处 。
过去村里因为缺乏健身设施 , 村民们晚上吃完饭、看会电视就睡觉是常态 。 如今 , 这一生活模式悄然发生了变化 。
梅州:“十四五”期间梅县区将建成“城乡15分钟体育健身圈”
文章图片
“下午放学后小朋友打篮球 , 晚上我们就在这跳广场舞 。 ”钟姨说 , 自从有了健身广场 , 感觉村子更有活力了 。
“广场今年8月就建好了 , 当时村民得知村里要建健身场所 , 都很支持 , 主动配合我们置换土地 。 区体育局也拨款给我们 , 支持场地建设 。 ”周塘村“两委”干部邹导元介绍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 群众的健康意识在增强 , 对运动健身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 然而全民健身场地少是不少地区存在的短板 。
如何破解“健身去哪儿”的问题?梅县区因地制宜 , 通过扩大增量 , 盘活存量 , 充分利用街头路旁空闲地、公园绿地、城市广场等,打造嵌入式、小型多样、灵活简易的运动健身场地 , 构建起区、镇、村三级群众健身场地设施网络 。
在丙村镇红光村寨背 , 当地村委会通过盘活闲置空地、荒地 , 打造了“口袋公园” , 通过添置一批健身器材 , “口袋公园”成了群众举步可达的微型“健身房” 。
在梅州大桥至德龙大桥沿河 , 健身达人尽情奔跑在“最美跑道” 。 该跑道是梅县区投入400多万元升级打造的全民健身场所 , 嘉应大桥桥头 , 昔日的一处花带空地也被改造成了小公园 , 配备凉亭、健身器材等设施 , 市民可在此健身休憩 。
梅州:“十四五”期间梅县区将建成“城乡15分钟体育健身圈”
文章图片
运动场上 , 篮球运动爱好者们尽情挥洒汗水
从农村到城区 , 人们健身锻炼的身影随处可见 , 这是梅县区坚持民生为本、体育惠民的生动实践 。 据统计 , “十三五”期间 , 梅县区用于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经费总数达6400万元以上 。 随着健身设施的逐步完善 , “动起来”成了群众的健康生活新常态 , 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
据统计 , 截至目前 , 梅县区有足球场地共139块、篮球场(馆)458个、乒乓球、羽毛球场(馆)480个、全民健身广场21个、社区体育公园3个 。 体育场地面积达133万平方米 , 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6平方米 。
民生建设没有休止符 。 根据《梅县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 “十四五”期间 , 梅县区将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和公共游泳池(馆) , 新建5个社区体育公园 , 完成200公里以上健身步道建设 , 人均健身场地面积达到2.65平方米以上 , 建成“城乡15分钟体育健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