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农业 铺就美好“姜”来

本文转自:安顺日报
镇宁丁旗街道杨柳村:
发展特色农业铺就美好“姜”来
发展特色农业 铺就美好“姜”来
文章图片
村民采收小黄姜
□本报采访人员詹艳文/图
11月3日 , 在镇宁自治县丁旗街道杨柳村的小黄姜种植基地里 ,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姜香 , 村民们忙碌地采挖着 , 只见他们挥动着手中的农具 , 不一会儿就采收好一大袋 , 随后除土、去根、剪叶、装袋……
杨柳村共有274户共计1048人 , 有耕地2390余亩 , 是一个传统农业村寨 。
“以前路不好 , 村民们种出东西很难销售出去 , 所以大部分村民都选择外出务工 , 留下来的多是老人和小孩 , 很多土地闲置 。 ”杨柳村村支书潘启超说 , 这几年 , 杨柳村完善了交通基础设施 , 现如今 , 机耕道纵横交错 , “村村通”水泥路更是修到了家门口 , 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
今年以来 , 杨柳村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 结合该村实际情况 , 依托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 , 尝试发展小黄姜、西红柿等产业 。
“以前 , 我们就是在家带孩子 , 现在村里发展小黄姜种植 , 我们到种植基地采收小黄姜 , 一天工资120块钱 。 ”杨柳村村民廖兴艳说 , 在基地务工 , 每个月有几千元钱收入 , 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干 , 不外出打工也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
“今年我家种了五亩多小黄姜 , 产量2万多斤 , 价钱在2元左右 , 主要销往山东、湖南等地 。 ”杨柳村村民潘元兵说 , 以前交通不便 , 需要自己把姜运到丁旗街道的农贸市场进行销售 。 现在随着交通条件改善 , 有客商到地里收购 , 因此不再担心运输销路问题 。
“现在小黄姜已成为村民们的增收产业 , 种得好的每年能赚4、5万元钱 , 一般都有2、3万元收入 。 ”潘启超笑着说 , 这几年 , 很多村民回家发展小黄姜种植 , 不仅让闲置土地得到充分利用 , 还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
发展特色农业 铺就美好“姜”来】据悉 , 杨柳村今年共发展小黄姜种植400余亩 , 平均亩产4000余斤 , 按照当地市场价2元一斤计算 , 产值将达到30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