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而生 解锁安徽绿色发展新“密码”

本文转自:经济参考报
向绿而生 解锁安徽绿色发展新“密码”
文章图片
俯瞰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三岗村 。 (资料照片)
森林覆盖率超过30%、各类林业经营主体3万多个、林业总产值5092亿元……作为我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 , 安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 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 在守住好山好水的同时 , 将优美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 , 拓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空间 。
添绿增金擦亮发展底色
桂花、香樟、红豆杉、红叶李……金秋时节 ,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上派镇三岗村花木扶疏 , 秋色醉人 。 国家级公益林1.2万亩、森林覆盖率21.24%、苗木花卉年交易额18亿元以上 , 让地处江淮分水岭的肥西县有了“花木之乡”“园林县城”的美誉 。
“我们这里家家栽树 , 户户养花 。 全村苗木花卉年均销售额超过一亿元 ,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 , 我们的苗木花卉产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 。 这好生态就是咱老百姓的‘绿色银行’ 。 ”一大早 , 肥西县三岗苗木花卉经纪人协会会长刘义旭就在村里的苗木基地忙活起来 。
全民义务植树600多万株、完成乡村道路绿色长廊10000多公里、人均公园绿地达13平方米……以深化林长制改革为动力 , 合肥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 优化城镇绿地布局 , 完善生态体系 , 推动林业增绿增效 。
今天的合肥 , 满目的绿色让城乡处处充满蓬勃的生机 , 也让身处其中的百姓倍感幸福 。
“全省5.2万名林长守护400多万公顷森林和100多万公顷湿地 , 形成了林长领衔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林业治理新格局 , 并从‘山林’向重点生态功能区域拓展 , 林长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更加优化健全 , 形成了全社会保护发展林业的浓厚氛围 。 ”安徽省林业局局长牛向阳说 。
数据显示 , 近5年 , 安徽省完成造林765万亩 , 农田林网建成率达73.8% , 湿地保护率达51%以上 ,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30.22% , 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擦亮生态底色 。
护绿生金激活绿色引擎
绿水青山底色更亮 , “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 安徽立足资源禀赋和区域特点 , 加大政府引导力度 , 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 ,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不断延伸生态产品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 , 激活绿色引擎 。
采访人员从当地林业部门获悉 , 2022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以下简称“苗交会”)即将在合肥市肥西县中国中部花木城拉开帷幕 。 自2003年创办以来 , 苗交会历经19年发展 , 目前已成为国内苗木花卉行业的重要展会 。
“此次苗交会上 , 全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信息中心将正式揭牌 , 这是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的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苗木花卉交易信息平台 。 ”安徽省林业局副局长周乐说 , 通过数字赋能 , 实现苗木花卉供应信息与消费需求信息的精准对接 , 同时为企业提供可追溯的线上交易服务 , 规范市场行为 。
森林碳汇、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以绿为底 , 护绿生金 。 安徽创新思路统筹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 2021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5092亿元 , 林权抵押贷款规模达300亿元 。
茂林修竹间 , 一条彩色的旅游公路串起林场、农庄和果园 , 在合肥市长丰县岗集镇青峰岭村 , 万亩薄壳山核桃林已果实累累 , 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观光 。
“今年薄壳山核桃的产量、品质都不错 , 林下养鸡 , 林间种油菜 , 春天你再来看 , 又是另一番美景!”作为当地较早返乡创业的新农人 , 青峰岭共享农场负责人王正华见证了家乡从“土里刨食”到“护绿生金”的发展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