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蔬菜,古人说它散风寒、健脾胃,李时珍的看法和华佗相反

一种蔬菜,古人说它散风寒、健脾胃,李时珍的看法和华佗相反

文章图片

一种蔬菜,古人说它散风寒、健脾胃,李时珍的看法和华佗相反

文章图片

一种蔬菜,古人说它散风寒、健脾胃,李时珍的看法和华佗相反

文章图片


香菜 , 是现在很多人喜欢的一种蔬菜 , 虽然有少部分人说它的气味是“臭”的 , 但大部分还是对它趋之若鹜欲罢不能 。

香菜的学名叫芫荽 , 现在甚至已经成为一种厨房常用的佐料了 。 很多人在做一些其它菜食时 , 总喜欢在出锅后撒一点香菜 。
但你所不知道的是 , 香菜同时也是一味很有名的中药 。
古人认为 , 芫荽性味辛温 , 能够消食导滞而健脾益胃 , 更能散发外感风寒之邪 。
对芫荽最推崇的古代中医 , 当以李时珍为最 , 他在《本草纲目》里甚至说“(芫荽)能辟一切不正之气” 。
但和李时珍的极力推崇不同 , 古代中医里赫赫有名的华佗 , 以及唐代药王孙思邈 , 反而对芫荽持一种谨慎乐观 。
他们虽然也认为芫荽确实能发散风寒而健脾胃 , 但却明确反对多吃 , 认为多吃香菜能够损耗人的正气 , 这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

在古代 , 芫荽原来只有西域才有出产 , 还是张謇出使西域的时候带回来种子 , 之后就逐渐在中原各地广泛种植 。 所以 , 芫荽还有一个“胡荽”的别名 , 这也是人们“不忘本”的结果 。
唐朝一本叫作《食物本草》的书里 , 明确记载芫荽能够利五脏、补经筋 , 主消谷能食、肠风” 。 而在唐朝的时候 , 民间人士更赞赏它“调食下气”的功用 。
到了宋朝 , 人们对芫荽的认识就更加深入 , 《嘉祐本草》说 , 芫荽能够“消谷 , 主五脏 , 通心窍 , 补不足 , 利大小肠 , 通小腹之气 , 拔四肢热 , 主痧疹、豌豆疮不出” 。
之后的一些朝代里 , 人们基本就是在上述功用上继续补充 , 认为它还能辟秽解毒 。 时至今日 , 在多地农村还有用它熬水喝以去感冒的做法 。

归纳芫荽在历代中医手里的用法 , 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
1、透疹解表:
因为芫荽性味辛温香窜 , 内通心脾二经 , 外达四肢肌腠 , 辟除一切不正之气 , 古人在遇到一些出疹不畅的时候 , 就会用到芫荽也就是香菜 。
比如《太平圣惠方》立即在 , 因为外邪束缚肌表导致疹出不畅 , 出了又隐退的时候 , 芫荽香菜就能单用以透疹解表 。
古代民间在调理疹出不畅时 , 也有用芫荽和胡萝卜、荸荠一起熬水喝的做法 , 或者和葱白、紫苏、赤小豆一起搭配 。 如果偏于风热 , 还可以与薄荷、菊花、连翘之类搭配 。
2、发散风寒:

古代的风寒感冒其实也不能轻视 , 而风寒之邪束缚肌表 , 就会引发营卫不和之证 。

这时候 , 能辟除一切不正之气的芫荽 , 就有很不错的发散风寒之力了 。 比如常见的鼻塞流涕 , 就可以用香菜和紫苏生姜一起熬水喝 。
如果偏于风邪而寒邪不明显 , 人们常用香菜单独熬水 , 适当加入一点饴糖 , 充分搅匀后喝 。
3、健脾胃:

中医说“辛能醒脾” , 辛香走窜的芫荽 , 能够芳香走脾胃 , 对于脾胃中焦的运化有一定的促进提高作用 。
这个用途在唐宋时期用得很广 , 就是当人们有点口味欠佳食欲不振时 , 可以用芫荽来开胃消食 , 或者与香油、江油、醋等拌食 。

如果是单纯的食积消化不好 , 芫荽可以与身躯、陈皮、生姜等熬水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