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清廖始入冬 正是进补好时节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山色清廖始入冬  正是进补好时节
文章图片
黄叶白雪相映成趣 。 刘永威摄
山色清廖始入冬  正是进补好时节
文章图片
秋冬之交 , 寒意渐浓 。 本报采访人员怀特乌勒斯摄
山色清廖始入冬  正是进补好时节
文章图片
羊群踏冰晚归 。 刘永威摄
山色清廖始入冬  正是进补好时节
文章图片
立冬时节 , 呼和浩特市民已经穿上了棉衣 。 本报采访人员怀特乌勒斯摄
山色清廖始入冬  正是进补好时节
文章图片
秋叶入冬 。 本报采访人员怀特乌勒斯摄□本报采访人员高瑞锋
“细雨生寒未有霜 , 庭前木叶半青黄 。 ”
这是宋代诗人仇远在他的《立冬即事二首其一》中的诗句 , 为读者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立冬时节的独有美景 。
11月7日 , 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冬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 , “立 , 建始也;冬 , 终也 , 万物收藏也 。 ”意思是说冬季自此开始 , 农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 , 动物也已经藏起来准备冬眠 。
作为立于天地之间的人 , 在顺应天道和自然轮回之中 , 应怀着接纳与平和之心 , 走进冬季 , 回归本真 , 感受冬的风采 。
立冬之美景:橙黄橘绿一年最佳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 代表着冬季的开始 , 为冬三月之始 , 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 。
我国古代将立冬节气分为三个5天 , 每个5天的气候和动植物的特点随着气温逐渐降低而有所不同 , 并由此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 ”意思是说 , 立冬后 , 水已经能早晚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 , 蜃为大蛤 , 立冬后 , 野鸡一类的大鸟不多见了 , 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 , 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
古人顺应天地 , 总结出的节气特点分毫不差 。
放眼此时的内蒙古大地 , 山色清寥 , 冰河堆银 , 残荷如画 , 叶落流金 , 枫叶似火 , 大地少了人为的装扮 , 多了自然的磅礴之美 , 每一种美景都让人沉醉迷恋 。
古人对景吟咏成诗 , 呈现出一个活泼的初冬之景 。
《冬景》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诗作 , 曰:“荷尽已无擎雨盖 , 菊残犹有傲霜枝 。 一年好景君须记 , 最是橙黄橘绿时 。 ”苏轼把初冬景色描写得别具一格 , 他眼中、心中的初冬 , 虽然荷叶败尽 , 已无擎雨之盖 , 但是菊花残落 , 尚有傲霜之姿 。 在他看来 , 初冬的光景更多彩 , 乃一年之中最佳 。
古人诗中的景不独是景 , 常常也是情和意 , 以此含蓄地表达内心的万千思绪 。
“人逐年华老 , 寒随雨意增 。 山头望樵火 , 水底见渔灯 。 浪影生千叠 , 沙痕没几棱 。 峨眉欲还观 , 须待到晨兴 。 ”这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诗作《立冬夜舟中作》 。 读罢此诗 , 甚感冬寒袭来 , 还带丝丝忧伤 。 诗人在立冬夜晚的船中 , 见到山头有打柴樵夫点起的篝火 , 渔灯倒映在水中 , 灯影随着波浪晃啊晃 , 层层叠叠 , 感怀自己年华老去 。
看 , 诗人就是这么容易触景生情 , 其实 , 只要情致不老 , 何忧老去!
立冬之习俗:饺子羊肉以食为重
立冬时节的内蒙古 , 地里的庄稼早已颗粒归仓 , 人们猫在家里开启了美食进补之旅 。
“立冬习俗以食为重 。 ”和林格尔县城关镇桥头栖村老农石成世说 , 民间有“立冬补冬 , 补嘴空”之说 , 也就是立冬进补自古传承至今 , 因为立冬后天气很快转冷 , 进补可以增加体内能量 , 以此御寒 , 而且 , 劳作了一年的人们身体较为疲惫 , 置办美食可犒赏自己和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 补补身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