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盲目用药不可采

小儿腹泻,盲目用药不可采
文章图片
这是达医晓护的第4075篇文章
文/徐晓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
儿童腹泻是小毛病吗
孩子拉肚子是个小毛病吗
可真不小 。
我国每年5岁以下儿童有3亿人次患腹泻 , 发病年龄以6个月~2岁婴幼儿为高发人群 , 1岁以下约有50%发病 。 5岁以下儿童平均每年会发生3次急性腹泻 。 严重的慢性腹泻病程可达2个月以上 。
咋就腹泻了呢 , 典型特征你知道吗
主要有以下两类原因:
(1)非感染因素导致的 , 喂养不当、过敏性腹泻、气候等物理因素刺激、消化道以外的全身性疾病 。
(2)感染性因素导致的 , 细菌感染 , 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感染;病毒感染 , 如轮状病毒感染、诺如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 。
典型症状主要有:腹泻、腹痛、呕吐、发热 。
发生腹泻 , 宝妈该如何及时应对
补液是关键
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腹泻 , 预防脱水、及时补充水分最重要 。 判断是否脱水可以根据以下几点:尿量比平时减少、皮肤弹性降低、宝宝干哭不流眼泪、眼窝比平时凹陷等 。
《世界卫生组织腹泻治疗指南》提示:
1.无脱水患者 , 预防脱水 , 推荐口服补液盐(oralrehydrationsalt , ORS) 。
2.轻中度脱水患者 , 推荐用口服补液疗法(oralrehydrationtherapy , ORT)口服ORS 。
3.重度脱水患儿 , 在静脉补液前,如果患儿能喝水 , 即使喝得很少 , 也应该口服ORS液 。
4.重度脱水患儿 , 静脉补液同时或静脉补液后,如果患儿能喝水 , 所有的患儿都应该喝ORS液 。
用药误区需警惕
如何尽早治好 , 能否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是关键 , 常见以下三个方面用药误区:
1.静脉补液过多 。
2.抗病毒药物使用过多 。
3.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 。
以下药物不可选 , 你“中招”了么?
抗生素:
1.氨基糖苷类(包括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
原因:6岁以下儿童不常规使用 。 使用过量会导致听力下降 , 严重可使听神经发生变性和萎缩 , 从而导致不可逆性的耳聋、耳鸣 。
2.喹诺酮类药物(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原因: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不常规使用 , 可致骨关节病变 , 特别是负重骨关节软骨组织的损伤 。
3.呋喃唑酮(又名痢特灵)
原因:因不良反应多不宜用于儿童 。
止泻药:
1.复方地芬诺酯(地芬诺酯、阿托品)
原因:2岁以下儿童禁用 。 地芬诺酯为哌替啶的衍生物 , 有吗啡相同的基本结构 ,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 长期应用时可产生依赖性 , 也极易导致小儿中毒 。
2.抗病毒药物(包括利巴韦林、热毒宁等)
原因:目前应用利巴韦林 , 热毒宁等抗病毒药物仍十分普遍 , 目前尚无针对引起胃肠道感染的病毒的药物 , 抗病毒应用于急性腹泻病的证据不足 , 不推荐应用 。
合理用药最关键
首选补液盐(ORS)
蒙脱石散:
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的可以用于儿童腹泻的黏膜保护剂 , 这个药物能够吸附肠道内的病原体和毒素 , 同时吸附在肠黏膜的表面 , 促进其黏膜修复 。
补锌剂:
一些研究表明 , 补锌治疗可帮助改善腹泻预后 , 并降低随后几个月内腹泻的发生率 。 急性腹泻病在孩子能够进食后就予以补充 , 6个月~5岁儿童20mg/天 , 持续10~14天 , 这个推荐量相当于硫酸锌100mg , 葡萄糖酸锌140mg , 6个月以下的婴儿补充量减少至10mg/天 。